现当代文学期末考试范围.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现当代文学复习 名词解释 1、左联: 1930年3月2日在上海成立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简称“左联”。它是文学与政治兼有的社团。共产党直接领导下最大文学团体。发起人有鲁迅、冯雪峰、夏衍等,成立时加盟的有五十余人,郭沫若、郁达夫等创造社成员也加入了左联。左联”的主要文学主张是:自觉以现代大工业中的产业工人代言人的身份,对封建的传统农业文明和资本主义工业文明以及西方殖民主义同时展开批判,要求文学更自觉地成为以夺取政权为中心的无产阶级斗争的工具 2、人性论: 主要由梁实秋提出,他强调把人性作为文学的唯一标准。本质上是一个伦理概念。梁实秋认为,人性是超阶级的。他把人性分为二元,一是以想象情感为代表的“施加控制的自我”;一是以理性为代表的“合于理性的束缚”。 3、“文协”: 全称“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1938.3.27,武汉。抗战爆发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起来组成的一个抗日统一战线团体。出版有《抗战文艺》,提出“文章下乡,文章入伍”口号,组织文艺演出队和宣传队深入前线,深入工厂、农村。为抗战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4、《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1942年5月2日至23日,中共中央在党内整风基础上召开延安文艺工作座谈会,会上,毛泽东做发言,这部分在后来发表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里称为“引言”,23日又开座谈会,发言在《讲话》里称“结论”,合起来即《讲话》 5、“与抗战无关”论: 抗战初期国统区一股资产阶级文艺思潮。梁实秋、沈从文为代表,要求文学的“真实流畅”,反对“空洞的“抗战八股””。片面强调文学的艺术性,而忽视文学的宣传性和思想性;片面强调文学的特殊性,而忽视文学的一般性。对于抗战起不良影响,受到批判。 6、东北作家群: 是指“九一八”事变以后,一群从东北流亡到关内的文学青年在左翼文学运动推动下共同自发地开始文学创作的群体。他们的作品反映了处于日寇铁蹄下的东北人民的悲惨遭遇,表达了对侵略者的仇恨、对父老乡亲的怀念及早日收回国土的强烈愿望。他们的作品具有粗犷宏大的风格,写出了东北的风俗民情,显示了浓郁的地方色彩。“东北作家群”的主要作家有萧军、萧红、舒群、端木蕻良等,代表作有萧红《呼兰河传》《生死场》,萧军《八月的乡村》等。 7、新感觉派小说: 是30年代海派文学中重要的一支,是活跃于20年代末至30年代前半期的一个现代主义小说流派。新感觉派的主要阵地是《无轨列车》、《新文艺》和《现代》等刊物,主要作家是施蛰存、刘呐鸥、穆时英,此外还有黑婴、徐霞村、叶灵凤等。 8、现代诗派: 现代诗派是在自由主义文学思潮激荡下,自觉追求“纯诗”艺术美的一个诗歌流派,得名于1932年5月施蛰存创办的《现代》杂志。这一诗派既受法国象征诗“纯粹诗歌”观念的影响,又与20年代以李金发为代表的初期象征诗派的诗美追求一脉相承。 9、七月诗派: 七月诗派是20世纪30、40年代,围绕着胡风主编的《七月》、《希望》杂志的一批诗人与作家,如绿原,阿垅、曾卓、牛汉等,形成了一个贯穿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最重要的现实主义诗歌流派,被称为“七月诗派。” 10、九叶诗派: 40年代诗歌群体的名称,是80年代初期因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一本《九叶集》而被学术界追认的。诗派成员有辛笛、陈敬容、杭约赫、穆旦、郑敏、唐湜、杜运燮、唐祈、袁可嘉。他们是一批具有爱国心和民主倾向的青年知识分子。他们跨向诗坛初期,唱得较多的是一些带一定社会烙印的迷失的歌,在迷失之余,他们无可奈何地去寻求一种超越。 11、论

文档评论(0)

pkaokqunw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