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汽售后服务工作感谢信.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陕汽售后服务工作感谢信 篇一:清华人在陕汽 清华人在陕汽(任洪常) 陕西岐山五丈原,地方不大,却是由于三国时期诸葛亮的故事而在中国广为人知的地方。1968年,出于战备需要,在五丈原下的麦李沟之西沟开始建设一个专门生产军用越野车的汽车厂——陕西汽车制造厂,其最初的设计纲领是年产1000辆五吨军用越野车。 我从1968年春到陕汽参加建厂开始到1991年调离,总共在陕汽工作了23年。在此期间我和几十位出自清华的学长、同学和学弟学妹们一起,为陕汽的建设和发展尽心尽力,留下了难以忘怀的记忆。这次系庆纪念文集向系友征稿,我愿将一些自己知道的清华人在陕汽的故事记述成文,作为向母校的汇报。 1 孟老总 首先要写的是我们的老前辈孟少农对陕汽的重大贡献。 孟少农年轻时就有为中国造汽车的大志,1940年大学毕业后赴美,获得硕士学位后他放弃了攻博而选择到几个汽车厂实习考察,深入掌握了汽车设计和制造技术的方方面面。新中国成立后不久,他担任汽车工业筹备组副组长,后又担任第一汽车制造厂副厂长兼副总工程师,是我国汽车工业的创业人之一和汽车技术领域的泰斗。在“文化大革命”的动乱中, 他从机械部汽车局总师室负责人的岗位被下放到“五七干校”劳动,一时间英雄失去了用武之地。 1971年5月,正当陕西汽车制造厂的军车研发和工厂建设遇到重重困难的时候,陕汽有幸请来了孟少农担任“厂革命委员会”副主任兼总工程师,这真是“小庙请来了大神仙”!那时的工厂都是国营企业,都有一定的行政级别,一汽是副部级而陕汽只是处级,孟总从副部级企业的副职领导来到陕汽这个处级工厂,真可谓“陡降三级”。 不仅如此,当时陕汽职工的生活条件也是非常艰苦。西沟本来就是个很偏僻的地方,“文化大革命”的动乱导致物资极端匮乏,几经努力才争取到每人每月“半斤猪肉四两油”,其他什么都没有。一些日常生活必需品如肥皂、白糖、洗衣粉、酱油膏、粉丝等,都要靠同事从北京带。由于极左思潮的泛滥,盛行“割资本主义尾巴”,农民卖鸡蛋也被认定是资本主义,所以,想买个鸡蛋也困难,那时候,我们年轻人买鸡蛋,就要骑车到十几公里外的集市上去搜购,返回时害怕被抓,还不敢在公路上骑行,要扛上自行车,淌过石头河,再翻过五丈原才能回来,弄不好,鸡蛋被撞破了,就变成了“鸡蛋汤”!陕汽是由北京汽车厂和南京汽车厂包建的,北汽和南汽均有相当数量的干部和工人调入,但是鲜有愿意将户口迁到西沟安家落户的。那时,陕汽流传着一段“打油诗”:“登上五丈原,心中更加烦,请问诸葛亮,何时得回还?” 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孟总却一心只想为中国汽车工业做贡献,放弃了从干校返回北京的机会,毫不犹豫地将全家户口迁到了西沟。孟总年纪大,身体差,家庭人口又多,因而生活困难就更大。但是,他全然不顾这些,而是全身心地投入到陕汽的产品设计改进和工厂建设中。 孟总来到陕汽的时候,极左思潮还在泛滥,提倡“工人阶级领导一切”,厂里没有设计科,负责产品设计的总布置、底盘、车身、发动机四个设计组分别隶属于总装、底盘、车身、发动机四个车间,归“工人阶级”领导。孟总冒着再次被批判、被打倒的风险,坚定地提出必须设立统一的设计部门并建立有一定规模的实验室,此议得到厂长陈子良的支持,此后陕汽才有了总工程师直接领导的设计与试验部门。孟总是汽车工程技术的“百科全书”,无论是产品设计、加工工艺、设备购置、工厂建设,他几乎无所不知,无所不晓,在每个领域他都有深刻而独到的见解,陕汽的技术人员在他的领导下业务水平得到了很快的提高。 孟总对陕汽的重要贡献首推延安250型车的设计改进和定型。 在孟总来陕汽之前,延安250经过在北汽的两轮试制和实验,开始在沟里试制第三轮五辆样车。由于条件差,困难多,加工的零部件合格率低,只装出三辆车,而且在此过程中又发现了新问题,改进之后才装出后面两辆 “三轮半”的样车。孟总来到陕汽后,经过调研,开始对延安250的设计大刀阔斧地进行改进。 最有趣的一项改进就是砍掉轴间差速器。学过汽车设计的人都知道,汽车的各个驱动轴间需要设置轴间差速器,否则,就会产生功率循环,功率循环的扭矩甚至可达正常驱动扭矩的五倍之多!延安250车从一开始就设置了轴间差速器,但是,可靠性老是不过关,由于空间的限制,还不能简单地加大,一时间,成了老大难。当孟总经过深思熟虑,拍板砍掉轴间差速器时,大家都十分不解。孟总的解释是:课本上讲的是高压轮胎在硬路面上的情况,在那样的条件下,轴间差速器是必须的,否则就会因为功率循环而扭坏半轴或齿轮。但是,延安250车用的是超低压轮胎,角刚度很小,吸收转角差的能力很强,因此,取消轴间差速器后,寄生功率不会很大,而去掉了一个大部件,可靠性反而可以提高。后来的实验证明,这的确是真知灼见! 其他的改进还有变速器速比的调整、桥壳改进、离合器压盘改

文档评论(0)

raojun0000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