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稿桑枝总黄酮提取分离及抗氧化活性研究.docVIP

原稿桑枝总黄酮提取分离及抗氧化活性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5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桑枝总黄酮提取分离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中文摘要 桑树为灌木或落叶乔木,桑属植物体的各个部分在传统医学上可入药,历代中国药典均收载了桑叶、桑枝、桑白皮、桑椹的药用功效。Morus alba L.的干燥茎,含有很多生物活性的物质,如黄酮、生物碱、甾体、香豆素、二苯乙烯、萜类化合物等,其中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突变、抗衰老、抗肿瘤等广泛的生物活性,但尚未得到有效利用。本文以桑枝为原料,对桑枝总黄酮的提取分离纯化及抗氧化活性等方面作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和实验结果如下: 1 桑枝皮总黄酮提取工艺的研究 本实验考察了提取时间、乙醇浓度、料液质量浓度及温度对总黄酮提取效果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利用正交试验,采用极差和方差分析法确定了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温度为80℃、料液质量浓度33g/L、乙醇体积分数70%、浸提时间2h。在该条件下,其提取率可达1.01%。 2 桑枝总黄酮的分离纯化 本实验研究了聚酰胺分离纯化桑枝总黄酮的静态吸附和动态吸附的技术参数,聚酰胺树脂静态吸附静态吸附桑枝总黄酮上样量为1:274g/g(净黄酮量:树脂量),动态吸附上样量为1:61(g/g)。桑树属桑科Moraceae)桑属Morus L .),。植物体含乳液,树皮黄褐色,叶互生,卵形或椭圆形,花单性,雌雄异株,雄花成柔荑花序,雌花成穗状花序,花期4月至5月,果期6?月至7月。桑树多年生叶用经济作物,喜光耐寒、耐旱耐瘠薄耐烟尘抗风抗有毒气体适应性强原产我国中部,有约四千年的栽培史,栽培范围广泛,东北自哈尔滨以南;西北从内蒙古南部至新疆、青海、甘肃、陕西;南至广东、广西东至台湾;西至四川、云南;以长江中下游各地栽培最多垂直分布大都在海拔1200m以下。15个桑种,5个变种。其中栽培的有:鲁桑(M. multicaulis)、白桑 (M.alba)、广东桑(M.atropurpurea)、山桑(M.bombycis)、瑞穗桑(M.mizuho)。野生种有长穗桑(M.wittiorum)、长果桑(M.laevigata)、黑桑(M.nigra)、华桑(M.cathayana)、细齿桑(M.serrata)、蒙桑(M.mongolica)、川桑(M.notabilis)、唐鬼桑(M.nigrifor mis)、滇桑(M.yunnanensis)、鸡桑(M.australis)。变种有鬼桑(M.mongolicavar. duabolica)、大叶白桑(M.alba var. macrophylla)、白脉桑(M.alba var. venose)、垂枝桑(M.albavar. pendula)、鞑靼桑(M.alba var. tatarica)等。 桑枝为桑科植物桑(Morus alba L)的干燥嫩枝, 嫩桑枝呈长圆柱形,表面灰黄色或黄褐色,有黄褐色点状皮孔及细纵纹,并有灰白色略呈半圆形的叶痕和黄棕色的腋芽。质地坚韧不易折断,断面具纤维性,皮部较薄,木部黄白色,射线放射状,髓部白色或黄白色。气微,味淡略苦。 1.1 桑枝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来源于桑科植物(Morus alba L.)的药材,包括桑叶、桑枝、桑椹、桑白皮,具有良好的降血糖、降血脂、提高免疫力、抗衰老等药理活性,对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有预防和治疗作用,因毒副作用小而适宜长期服用。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重点研究了桑类药材的降糖成分和作用机制,同时加强了对其有效单体的分离和筛选。 1.1.1 降血糖作用 糖尿病是,当胰腺足够的胰岛素或者人体无法有效地利用所产生的胰岛素时就会出现糖尿病。世界卫生组织最新将糖尿病分为三种类型型糖尿病(过去称为胰岛素依赖型,青少年或儿童期发病型糖尿病)特征是缺乏胰岛素分泌能力,需要每天注射胰岛素型糖尿病(过去称为非胰岛素依赖或成人发病型糖尿病)由于人体无法有效利用胰岛素造成妊娠期糖尿病是高血糖症,最早在妊娠期间发病或被确诊90%-95%。目前全世界约有1.5亿糖尿病患者,预计到2025年将突破3亿[2]。糖尿病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继心脑血管、肿瘤之后的第三大杀手。因此研发治疗糖尿病的药物受到高度重视。 桑枝降血糖药用早有记载,《本草图经》中记载:桑枝“疗遍体风痒干燥,兼疗口干”;《本草纲要》中也记载:桑枝具有“利关节,养津液,行水祛风”的作用[3],由此可知桑枝除用于风寒湿痹外,还具有“养津液、疗口干”之功效,即可用于治疗糖尿病。α-葡萄糖苷酶治疗糖尿病的口服药物F. Ye等[4]研究结果表明,桑枝水提取物在小鼠小肠内具有有效地抑制α-葡萄糖苷酶α-葡萄糖苷酶TG)、总胆固醇( 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 水平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 水平过低。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

文档评论(0)

peai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