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逻辑关系把握议论文的开头与结尾.docVIP

从逻辑关系把握议论文的开头与结尾.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逻辑关系把握议论文的开头与结尾元代文学家乔吉、陶宗仪在讨论戏曲理论时,提出“凤头豹尾”之说,后人在创作中奉之为金科玉律,足见开头和结尾在文章中的重要性。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八云:“作今乐府法乔孟符(吉),博学多能,以乐府称。尝云‘作乐府亦有法,曰凤头猪肚豹尾六字是也。’大概起要美丽,中要浩荡,结要响亮。尤贵在首尾贯穿,意思清新。苟能若是,斯可以言乐府矣。”好的开头和结尾可以彰显文章主旨,杜绝文不对题;可以严谨结构,防止思路混乱;可以吸引读者,避免审美疲劳。这里笔者不一一赘述开头与结尾的各种具体技巧,而是着眼于文章开头与结尾的逻辑关系,从几种常见的逻辑关系把握议论文开头与结尾的艺术技巧。一、因果关系议论文的开头与结尾形成因果关系是很常见的,这与议论文最基本的结构方式: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是自然吻合的,也是学生在写作中最容易把握的一种逻辑关系。以2009年湖南高考一优秀作文为例:开头:人被躯壳的长短所左右,因羞愧或甘心于三尺之躯而自修囹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盲了自己的心。结尾:人借助于身体与世界连线,然而没有一个人愿意在心为形役的人生境遇中来回兜圈。踮起脚尖,撷一手高枝的果珍,让梦境延伸,与现实交汇!(《踮起脚尖》)本文开头从反面提出观点:“人被躯壳的长短所左右,就是盲了自己的心。”因为这样,是不可取的,所以我们要“踮起脚尖,借助身体与世界连线,让梦境与现实交汇”。开头与结尾的因果关系使得文章思路清晰,主旨突出,巧妙地实现了文章结构与内容的有机结合。再看2008年天津高考的一篇优秀作文:开头:人之常情似乎不值得仔细探究,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体悟。然而平日里,人之常情往往被当做不论是非对错的一种托词。例如某些官员徇私舞弊公款玩乐,某些商人见利忘义贪得无厌乃至某些男女一夜情、“包二奶”等,都被一些人辩白为人之常情。结尾:如何培育一个社会的人之常情?如何在制度中体现对人之常情的尊重?儒家思想中,无疑有许多我们可资吸收的营养。而汶川地震,则唤醒了我们对人的这种“本然之情”的思考。(《人之常情》)这篇佳作开头通过一些常见的现象展示一个观点:人之常情往往被当做不论是非对错的一种托词。结尾就这种不良现象发出深思,提供了思考和行动的方向,逻辑上因果关系明朗,结构稳当,思想深刻。二、递进关系议论文的主旨要鲜明,开头与结尾往往形成相应之势,文首提出观点,文尾进一步强化,构成递进关系。如2008年江苏高考的一篇优秀作文:开头:我们的童年大概是在“十万个为什么”中度过的。碰到一切新奇的、感兴趣的事都喜欢用手指着奶声奶气地问上一句:“这个是什么呀?”这完全是出于我们的好奇心。何为好奇心?于我来说,不过三字而已:好、奇、心。结尾:好而不奇是庸才,奇而无心是蠢材,只有用心好之奇之,才会有所发现,有所收获。人生凭“好奇心”而活,人类凭“好奇心”兴旺发达,永续发展。(《好奇心》)此文由童年的好奇天性引出而阐发自己对好奇心的独特理解,拆解“好奇心”,认为好奇心里面蕴含着一种认真求索、严谨好学的精神,文尾进一步从好、奇、心三者关系入手,阐释“好奇心”的真正内涵,从正面突出人生一类要有“好奇心”,人类一定要有“好奇心”的主题。开头与结尾成功地构建了文章结构与内容上的层层推进。又如2007年北京市的一篇高考优秀作文:开头:当我左耳充斥着电视里《超级女声》节目中歌迷的尖叫,右耳忍受《两只蝴蝶》的摧残,我不禁怀念唐诗名句“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的美好意境。结尾:我憧憬“看不见”“听无声”的境界,可是这里的情趣已不适合当今的世界了。呜呼!哀哉!我也只能在这停电的片刻享受无声的世界。但真的,此时无声胜有声。(《此时无声胜有声》)作者反题联想,由“无声”联想到的是眼下的“嘈杂”,表达了对嘈杂现象的不满,对无声世界的向往,文尾通过现实与憧憬的反差,强烈抒发了对无声世界的神往,进一步深化了主题。三、顺承关系许多议论文文意已尽,就自然收尾了。开头与结尾相照应,又自然形成顺承关系。如2009年北京市的一高考优秀作文:开头:曾经听过那首《隐形的翅膀》,动听的旋律,优美的歌词。是的,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双隐形的翅膀,正是有了它,我们才能充满希望,飞向远方。而对于我,那双翅膀就是那看似厚重的书籍,正是有了它,我才能充满梦想,飞向远方。结尾:耳畔似乎又响起了那熟悉的旋律: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给我希望。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飞向远方。是的,书就是我那双隐形的翅膀,它丰富了我的眼界,指引了我的人生方向,带我飞向成功的彼岸。书,我隐形的翅膀!(《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文章以歌曲入题,把书籍比喻为“隐形的翅膀”,表达了借助书籍实现梦想的美好感情,结尾又以歌声收束,既凸显了主题,又顺理成章。又如2008年福建一篇高考优秀作文:开头:人生有如各种各样的饮料。有人喜欢甜甜的果汁,有人偏爱

文档评论(0)

lnainai_sj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