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情感缺失到人性缺失的孤独意识摘 要:沈从文在小说中的孤独意识主要通过情感缺失和人性缺失两个方面体现出来。小说人物的情感缺失造成他们难以言说的孤寂,人物性格的偏执又造成他们人性的缺失,沈从文正是通过这两方面将孤独意识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沈从文通过塑造孤独者形象,寄予了对自我和民族的思考。关键词:沈从文 情感缺失 人性缺失 孤独意识孤独,是一种深刻的内心体验和精神境界。文学是孤独的产物,孤独则是文学家创作的永恒母题之一。沈从文曾说过:“孤独一点,在你缺少一切的时节,你就会发现,原来还有个你自己。这是一句真话。我有我自己的生活与理想,可以说是皆从孤独得来的。我的教育,也是从孤独中得来的。”[1]一直以来,孤独都是解读沈从文的关键词。沈从文的孤独是在不断地追寻理想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少年时代背井离乡的军旅生活播下了他孤独的种子。1923年,他只身前往北京。1924年到1928年间,沈从文在北京过着举目无亲的卖文求生的艰难生活,这个时期,孤独开始在他内心深处滋长。1928年以后,沈从文这个“乡下人”前往上海任教,面对着上海的光怪陆离,看到了现代文明浸染下人性的异化,孤独感正是在这个时期疯狂生长蔓延。内心与现实的落差,使得沈从文开始回过头来审视自己曾经的生活和自己曾经生活过的土地,他试图为自己建构一个乌托邦式的世界,寄托自己正在疯狂滋长的孤独。创作于1929年初的小说《神巫之爱》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而在《神巫之爱》前后,他也创作过一些小说,具有和《神巫之爱》相似的表达效果,比如《月下小景》《龙朱》等,这些小说都将孤独的主题展现出来,体现出沈从文独特的孤独意识。孤独意识在沈从文的很多其他小说中也得到体现,比如《菜园》《爹爹》《黔小景》《夜》《生》以及《边城》,等等。沈从文在这些小说中的孤独意识主要通过情感缺失和人性缺失两个方面体现出来。小说人物的情感缺失造成他们难以言说的孤寂,人物性格的偏执又造成他们人性的缺失,沈从文正是通过这两方面将孤独意识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文章从情感和人性两方面入手,分析沈从文塑造的孤独形象,对孤独形象进行归类梳理,最后挖掘孤独形象背后沈从文所寄予的对于民族的思考。一、情感缺失的孤独者形象情感缺失,往往包括亲情、爱情、友情等感情的缺失,缺失是指在应该享有的时候没能及时或者充分享有,情感的缺失会对人的日常行为和心理产生很大影响。沈从文在他的小说中就塑造了这样一批情感缺失的孤独者形象。《神巫之爱》中的神巫,神职地位和贵族出身使得他高高在上。作为美和生命力象征的神巫没有爱情,花帕族的女子虽然貌美如花,但都是给那些普通男人准备的,没有一个女子能够配得上完美的神巫。神巫就好像是梁山伯,但是正如花帕族族总所说:“神为了显他的手段,仿照了梁山伯身材造就了你,却忘了造那个祝英台了!”[2]没有祝英台的梁山伯,爱情只能是缺失的。同时,神巫还没有朋友,友情对于他而言也是不存在的。他身边唯一了解自己的仆人五羊,除了每天和神巫不停地赶路之外,“不走路时就得吃喝,不吃喝时就得打点小牌,不打牌时就得睡!”[3]当五羊与他交谈的时候,神巫却又以神的语气对五羊进行训诫,他说:“我要的佣人只是能够听命令的人。”[4]尽管五羊是最了解他的人,他却仅仅把五羊当作佣人使唤,因而五羊不是他的朋友。族总作为长辈,却不是以长辈亲人的身份和他交流,而是怀着尊敬和他交谈,这种尊敬无形中拉开了他们的距离。他们之间也谈不上感情。对于神巫而言,情感是缺失的,神巫真算得上是知音难觅,曲高和寡。小说《边城》中的翠翠自幼失去父母,在老船夫爷爷无微不至的爱护下长大,但父母的位置是无可替代的。翠翠情窦初开,却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老船夫只是一味地顺着翠翠的心意,猜测翠翠的心思,不料最终却酿成翠翠凄美的爱情悲剧。换个角度来观照这个爱情悲剧,正是翠翠父母亲情的缺失,造成了爷爷身份的混乱与错位,最终老船夫含恨而终,留下翠翠一人孤独地日复一日地等待那个“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的人。小说中翠翠最后的孤独甚至无望的等待,很大程度上也是由情感缺失造成的。另外,小说中天保在意识到翠翠心属弟弟傩送之后,毅然出走下船最后意外身亡,天保的悲剧某种程度上也是由情感缺失造成的。《菜园》中的主人玉太太,“认字识礼,有点世家风范”[5],小说中多处写她从容优雅又善于经营。在乱世中,在没有丈夫的情况下独自抚养儿子,独自成功地经营菜园,还得到当地人的尊敬。儿子是母亲唯一的精神支柱,菜园是她唯一的物质支撑,但是儿子和儿媳因为参加革命被杀之后,母亲精神崩溃,菜园被乡绅新贵强占,骤然之间她变得好像是七十岁的老妇人,靠着回忆一些无用的旧事度日。老太太在儿子死后“沉默寂寞”地活了三年,最终在儿子生日那天自缢身亡。玉太太的情感缺失体现为老无所养、老无所依。同样的情感缺失还体现在《爹爹》中的傩寿先生身上,他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