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山西平遥推光漆器技艺简述在1997年12月3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委员会,在意大利那不勒斯召开的第21届会议中,平遥古城被誉为“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是中国汉民族城市在明清时期的杰出范例,平遥古城保存了其所有特征,而且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为人类展开了一幅非同寻常的文化、社会及宗教发展的完整画卷”。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古城以具有2700多年历史(见图1-1),是研究我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建筑、艺术、民俗等历史社会生活的地上博物馆,它见证了晋商的兴衰,其中平遥推光漆器也随之跌宕起伏平遥推光漆器的兴盛于发展有着深厚历史背景、社会因素和民俗文化。早在公元前3700年前禹制祭器髹以漆液。直至在春秋战国时期平遥漆器就已成初形。平遥漆器在汉代已发展到鼎盛时期,外销至蒙古、俄及东南亚地区。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平遥推光漆器髹饰工艺水平较高,于唐闻名遐迩。明清两朝晋商崛起,成为平遥推光漆器的坚实后盾,平遥漆器出口至英、俄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平遥有着丰富的民俗文化,成为平遥漆器绘制的题材。山西―黄土高原广泛分布着漆树,成为制作平遥漆器大漆的资源产地;其东北边有茂密的森林成为制作平遥漆器木胎的材料产地。在如此的环境下,平遥推光漆器兴起了。明清时期直至民国,平遥漆器老字号名录有鸿锦信、合成泰、晋源亨、京元通、公仁泰、源泰昌、富诚泰。清末民初,平遥从事漆器的十七家,分为漆店和皮箱铺,漆店是以卖漆和加工素胎为主。平遥推光漆器的制作工艺复杂,过程中需运用到许多材料。其中主要的材料有:麻布或夏布、高丽纸、生漆、熟漆、砖灰、土籽、桐油、入漆颜料、各种金银铝铂、蛋壳、贝壳、等(见图2-1、2-2、)。其中入漆颜料大部分为矿物质颜料。常用色有银珠、钛白、石黄、石绿、石青等。“生漆”为漆树上分泌出来的天然大漆,也称国漆、土漆。民间有:“百里千刀一两漆”的说法。而生漆也须择优,可闻其气味,气味如苹果香则为优质,发臭者则为劣质。生漆的加工方式也很重要,称为熬漆工序。砖灰的制作十分讲究,传统的砖灰来自组建古城的青砖。将青砖切割打磨成粉状,再放入水中磨洗,将洗灰水倒入容器中放置,直至水中的细灰沉淀。如此砖灰细腻不次于女性化妆品的粉底,触摸起来如丝绸般柔滑。髹漆,须用一种特质的的工具称为漆栓。传统的漆栓用少女未烫染的头发或牛尾,要求硬度。用大漆将毛刷部分粘固,再以木板夹住。看去是约为一尺长三寸宽三分厚的一支硬板。使用时用特制的刀切开一端称为开栓,一般一支漆栓可用几十年。画笔,多用于描金彩绘工艺中。传统的画笔分许多种型号如“尖子”和扁笔。笔杆多为竹,笔毛则为山猫脊背上的毛。平遥漆器对荫房要求十分苛刻,温度需保持在20摄氏度以上,湿度在60-80之间。为防风沙、保持温度和湿度有者盖房中房,有者挖地下做地下房中阁。在内房四周绑麦壳、锯末、席子等,在上面喷水保湿。图平遥推光漆器,其中“推光”二字是指制作漆器的一道工序。推光就是抛光,在器物上涂漆、打磨,后用手在撒有砖灰的漆器上推光,直至光滑如镜而得名。从选木胎、灰胎、漆工、绘制、装订镶嵌每一道工序都至关重要。传统平遥推光漆器的木胎大多采用来自东北的椴木或柳木。椴木韧性强,易塑性好坚固易定形不易开裂变形,木纹较细易加工,老化程度低。板材要求含水率在6%-8%之间,一般需要经烤窑烘烤三周。制作灰胎,要先在木胎上粘布或高丽纸,俗称生漆褙布或木胎裱布(麻布或夏布),之后上腻子。腻子也就是土籽灰俗称生漆灰。生漆灰是生漆配土籽制成的。粒子粉碎后用生漆调成灰泥。上一道干透再上第二道,需要重复四到五遍。如此制成的漆胎硬度如铁,耐水性极好。同时还能保持木胎结构,不易变形开裂。而后清末明国年间,有出现把驴皮熬成胶状,用驴胶代替生漆方便工艺。现代也有用猪血代替生漆制成猪血灰。也有用古城城南的含沙少黄土代替土籽,制成黄土胶灰。古时称上漆为“髹”即“髹漆”。使用生漆或熟漆。需用漆栓反复五到八遍来回刷,力道必须均匀。横刷后转而纵刷,接着再转回横刷。反复如此使漆面逐渐变亮,其反光可媲美水银镜子。在上好大漆后,便可下荫房,一般需要荫干2-3天。在荫干后就需对漆器进行水磨。将水洒在漆器上,用砂纸进行水磨,砂纸由粗到细,约800-2000的砂纸直至打磨漆器褪去浮光,然后再上漆、荫干、打磨……反复数次最后推光。推光传统的做法是先用优质椴木烧制的木炭快蘸水打磨,再用头发蘸麻油打磨,最后用在漆器表面上擦拭麻油或食用油,用手蘸取砖灰推光直到发热,推磨次数愈多漆面愈亮。每一道推磨的工序,都要求工艺师掌握一定的力道并且保持,并且像水磨时一样须纵横反复。髹漆工艺完成后表面散发着柔光,反光如镜,触感如少女柔肤般温润如玉。平遥推光漆器绘制的题材大多来自于戏曲、历史故事、或神话传说中的人物,也有简约的山水、花鸟、亭台楼阁等。绘制中多采用的是平视体的绘画,也就是视觉焦点不集中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