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RM第六薪酬制度.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HRM第六薪酬制度

第六章薪酬制度 第一节薪酬制度概述 第二节薪酬分配的公平性 第三节薪酬管理决策及影响因素 第四节薪酬的支付 第五节激励 第一节薪酬制度概述 1.1薪酬的实质 1.2薪酬体系的构成 1.3健全合理的薪酬制度的要求 1.1薪酬的实质 : 1. 2薪酬体系的构成 1 . 3健全合理的薪酬制度的要求 竞争性; 激励性; 经济性; 合法性; 公平性; 第二节薪酬分配的公平性 2.1公平理论:史坦斯?亚当斯 2.2员工可选择的四种参照对象 2.3感到不公平时,会采取以下6种选择之一 2.4薪酬分配公平性的特性 2.5如何保证薪酬分配公平性 2.6三种分配规律 2. 1公平理论:史坦斯?亚当斯 2.2员工可选择的四种参照对象: 自我—内部:员工在当前组织中不同职位的O/I; 自我—外部:员工在当前组织以外的职位的O/I; 别人—内部:员工所在组织中其他人或群体的O/I; 别人—外部:员工所在组织之外其他人或群体的O/I。 2.3感到不公平时,会采取以下6种选择之一 改变自己的投入; O/Ia O/Ib 改变自己的产出; (报酬过低) 选择另一个不同的参照对象; 离开工作场所(辞职); 改变自我认识; O/IaO/Ib 改变对其他人的认识; (报酬过高) 2.4薪酬分配公平性的特性 主观性 相对性(比较性) 扩散性与行为倾向性 外部公平与内部公平 2.5如何保证薪酬分配公平性 要有明确一致的原则指导; 要有民主性与透明性; 要为员工创造机会均等、公平竞争的条件; 不应忽视; 2.6三种分配规律 贡献律; 平均律; 需要律; 第三节薪酬管理决策及影响因素 3.1薪酬管理决策 3.2影响薪酬水平的主要因素 3.2.1外在因素 3.2.2内在因素 3.1薪酬管理决策 企业目标; 企业薪酬战略; 企业薪酬的决策; 3.2影响薪酬水平的主要因素 3.2.1外在因素 行业的特点与惯例; 当地生活水平; 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关系与竞争状况; 3.2影响薪酬水平的主要因素 3.2.2内在因素 本单位的业务性质与内容; 公司经营状况与财政实力; 公司的管理哲学和企业文化; 第四节薪酬的支付 4.1支付周期 4.2是否隐蔽工资 4.3是否货币工资 复习回顾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公平性 第三节决策及影响因素 第四节薪酬支付: 第五节激励 5.1激励理论—早期激励理论 5.1.1需要层次理论 5.1.2激励-保健理论 5.2激励理论—当代激励理论 5.2.1麦克莱兰德的需要理论 5.3激励的原则 5.4什么能够激励你?(自检) 5.1激励理论——早期激励理论 5.1.1需要层次理论: 生理需要:包括饥饿、干渴、性和其他身体需要; 安全需要:保护自己免受生理和心理伤害的需要; 社会需要:包括爱、归属、接纳和友谊等; 尊重需要:如自尊、地位,别人的认可和关注等; 自我实现:一种追求个人能力极限的内驱力。 5.1.2激励-保健理论: 5.2激励理论—当代激励理论 5.2.1麦克莱兰德的需要理论: 成就需要—追求卓越,实现目标,争取成功的内驱力; 权力需要—影响和控制他人的欲望; 合群需要—建立友好和亲密的人际关系要群体保持一致的欲望。 对某种行为的肯定或否定后果(奖金或惩罚)它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决定这种行为在今后是否会重复发生。 5.3激励的原则 5.3.1外激与内激结合 工资、奖金、福利和人际关系等,是企业的外在激励因素,而描绘公司发展前景,设计出员工的职业发展,这一从内在角度为员工提供工作满足感、工作兴趣、乐趣、挑战性,能发挥个人潜力、实现超值也是最好的激励。 公司整体与个人发展结合:目标设计应体现企业的目标,但有必须尽可能地包含更多的个人目标,使个人的目标与组织的目标尽可能地一致。 公司一方面要推出“员工与公司共成长”的激励导向,调整激励机制;另一方面,要求各级管理者努力掌握“激励”的领导艺术,给员工充分“授权”,给员工创造“自我成长”的机会,对绩效突出的员工给予及时的表扬。 5.3.2按需激励 在激励的设计中,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无疑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基层人员,尤其大学毕业刚进入公司的员工重视物质激励; 中层干部,重视职业发展,从事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是一种很好的激励; 高层领导认为激励是:事业发展机会+运作空间+领导对自己观点的尊重。 5.3.3物质与精神结合 光有物质激励是沉重的,它意味着企业高负荷的财务负担和赤裸裸的交易;仅有精神激励是脆弱的,在物质条件不足时,精神激励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但是长时间采用精神激励

文档评论(0)

jiqingyong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