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思想界的一场地震.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西方思想界的一场地震2014年初,法国学者托马斯?皮凯蒂的新书《21世纪资本论》向西方国家投放了一颗重磅炸弹,引发经济学界和思想理论界的强烈震动和激烈争议。年仅43岁的法国经济学家Thomas Piketty的巨著《21世纪资本论》,于2014年4月出版了英译本,立即在美国引起思想地震。经济学诺奖得主、MIT(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Robert Solow发表长篇书评,标题一针见血:《Thomas Piketty是对的》。另一位经济学诺奖得主克鲁格曼也写了长篇书评,并欢呼:Piketty 对资本主义的理解是革命性的,保守派面对这样博大精深的学术措手不及,迄今为止根本没有还手之力。哈佛大学原校长、美国前财长萨默斯虽然撰长文对Piketty 的理论大加批评,但不忘事先声明:《21世纪资本论》,仅靠数据部分就足以获得诺奖。在另一方,保守派思想界动员了一切力量对他进行口诛笔伐,颇有些思想上“反恐”的架势。有人甚至警告,如果不赶紧把Piketty 批倒批臭,将后患无穷……Piketty 这本书的功过是非,我们可以慢慢讨论,也许一切都还需要耐心地等待历史的检验。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 Piketty 在美国乃至整个西方,引发了一场思想地震。究竟是什么样的思想地震?怎么理解这场地震的意义?我们不妨借用克鲁格曼提出的宏观框架,来分析一下20世纪西方的主流经济学和意识形态的变迁。贫富分化:市场选择还是政治选择2006年11月16日,诺奖经济学家、自由市场的最重要代言人弗里德曼逝世。2007年2月,克鲁格曼在《纽约书评》上发表一篇长文,从左翼的立场对弗里德曼进行历史评价,并引起了一场小小的口水战。他高屋建瓴地概述了整个20世纪的经济思想史,在给弗里德曼定位的同时,其实也是在呼唤Piketty式的人物出现。克鲁格曼以宗教改革作为比喻来建构自己的经济思想史框架。他称,在20世纪30年代以前,西方的经济思想,基本上是被古典的市场理论所主宰:万事不管的小政府和自由放任的市场竞争构成了理想的秩序。虽然经济发展不免激烈的震荡,但最终还是靠自由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协调来达到均衡。这是对社会最有益的游戏规则。这种思想的统治,如同中世纪天主教对欧洲的统治一样牢不可破。但是,大萧条动摇了对自由市场的信念。这时出来一个凯恩斯,就如同马丁路德引发宗教改革挑战天主教的正统一样,挑战着古典经济学的主宰。凯恩斯提出,在经济极度衰退的情况下,政府应该不惜肩负赤字而加大开支,刺激需求,帮助经济恢复。罗斯福开始的“新政”,确实革命性地加强了政府的经济角色,并逐渐建构了一整套福利制度。到了二战后,以提供慷慨的社会福利为标志的“大政府”成为西方的主流,古典的自由放任学说,似乎已经成为思想界的恐龙。然而,就如同当年的天主教在宗教改革的冲击下奋起反击、发动反教改运动并产生了像Ignatius of Loyola 这样挽狂澜于既倒的人物一样,20世纪自由市场派的古典经济学说,靠着弗里德曼这样的人物而复兴,并在八十年代随着里根、撒切尔的保守主义革命而再度成为正统。一时间,保守派的政府被视为懂经济的政府,左翼政府则被视为不懂经济、大兴福利乱花钱的败家子。到冷战结束时,自由市场的意识形态,在全球范围内获得了“历史终结”般的胜利。但是,诚如克鲁格曼所指出的,自由市场派的经济学理论已经统治太久,虽然漏洞百出却固步自封,现在需要的是另一场掀翻这一新正统的革命。事情明摆着:自上世纪80年代保守主义革命以来,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其实放缓了。更重要的是,贫富分化不断加剧;中产阶级和劳动阶层的实际收入几乎没有增长;经济发展的果实,基本上被10%甚至1%最顶尖的富人独享。这已经成为深重的社会问题。奥巴马也曾高呼:贫富不均的问题,已经成为界定我们时代的挑战。即使是捍卫市场经济的保守派也不得不承认,如果贫富分化不断加剧下去,作为民主的社会基础的中产阶级就会瓦解,西方的民主制度本身就会受到威胁。不过,这些保守派人士同时也指出,消除这种贫富分化的最好手段,就是依靠市场。换句话说,要相信市场的自我调节机制。市场竞争,短期也许会加剧贫富分化,但从长期看,则会创造更为公平的社会。可惜,自80年代自由放任的市场理论再度占据主导地位后,贫富分化已经不断加剧了40年。展望未来,这一趋势有增无减,看不出一点扭转的苗头。这意味着一整代人会在贫富分化不断加剧的社会中度过自己的整个成年生命。这已经不是暂时现象,更像是个长期的趋势。其理论突破了传统经济学教科书的成见学术界当然早就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对贫富分化的研究也是汗牛充栋。然而,如Robert Solow指出,这些研究显得过于分散零碎。比如,有研究最低工薪的购买力降低的,有研究工会影响的削弱的,有研究全球化导致的中印大量廉价劳动力进入国际劳动市场的,有研究技术进步替代了大量中层工作岗

文档评论(0)

you-yo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