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必备】试题君之单元测试君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3(第05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Word版含答案.docVIP

【高考必备】试题君之单元测试君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3(第05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Word版含答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绝密★启用前 人教必修3 第5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卷共25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姚莹与林则徐、魏源是同时代的思想家,他崇拜程朱理学,但“耽误性理,兼怀济世”。思想家陆以湉评论他“负经济之学,尤长于论兵”。由此,可以推断姚莹的主张是 A.重农抑商 B.经世致用 C.君主立宪 D.盲目排外 2.魏源的《海国图志》说:“机房织造不用手足,其机动以火烟,可代人力。以羊毛与棉花纺成洋布、大呢、羽毛皆自然敏速。……其广推贸易之法,有火轮船航河驶海,不待风水。用火车往来,一时可行百有八十里。”这表明《海国图志》 A、推动了中国近代民主思想的传播 B、促进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诞生 C、改变了中国闭关锁国的社会现状 D、有利于打破闭塞自大的思想藩篱 3.有学者认为近代中国“开始从伦理道德为中心的文明优劣观转变到以强弱为中心的文明优劣观”,并且“自强”也成为中国观念的重心所在”。体现这一转变的最初实践是 A.编著《海国图志》 B.掀起新文化运动 C.创办洋务企业 D.派人出国留学 4.魏源编写的《海国图志》在当时的中国并未广泛流传,而严复翻译的《天演论》自1898年出版后,10多年间在国内发行了30多个不同的版本。该变化主要反映了 A.国人科学民主意识增强 B.政治民主改革日益成熟 C.社会环境发生根本变化 D.救亡图存渐成社会潮流 5.下列近代重要文献,按照出现顺序正确的是 ①《资政新篇》 ②《海国图志》 ③《法俄革命之比较》 ④《新学伪经考》 A.②④③① B. ②①④③ C. ③④①② D.①③②④ 6.下列四项为中国近代不同时期的考题,其中19世纪70年代初洋务学堂使用的考题应是 A、“蒸汽有力可用,由何而生” B、“论吾国银行失信用之可惧” C、“试比较英、美、法、瑞士、中国行政机关元首之产生方法” D、“法国大革命对于欧洲民族主义之发展,有何影响?试举例明之。” 7.从1872年到1875年,清政府每年派遣30名幼童留学,同时规定他们每3个月要学习14天《孝经》和圣谕。这可以说明清政府派遣留学生的宗旨是 A.改革传统教育制度 B.加强中外友好往来 C.宣扬中华传统文化 D.维护清朝统治 8.清末有人说:“西学之精,莫非原本中国……今精舍方言、格致两斋,通其言语文字,以造就译才,兼考求新理新物,为制器利用之助,是乃昌明中国实学,将以西学化为中学,非弃其学而从西学也。”由此可知,作者 A.主张全盘西化 B.反对学习西方的语言文字 C.认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D.认为西方的“新理新物”不值得学习 9.(它)毕竟使中国人看到了另一个陌生的世界,看到了那个世界的部分,并设法把这部分引进到中国来,而成为中西文化频繁接触后的当时两者可能结合的一种形式……给僵化的封建文化打开了缺口。”材料评述的是 A.经世致用 B.中体西用 C.维新思想 D.兼容并包 10.1875年,郭嵩焘奏称:“西洋立国…其本在朝廷政教,其末在商贾、造船、制器,……将谓造船、制器,用其一旦之功,遂可转弱为强,其余皆可不问,恐无此理。”这一认识 A.反映了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 B.突破了洋务思想的局限 C.实质是呼唤新一轮的政治革命 D.对西方社会缺乏全面认识 11.晚清部分知识分子在意识到中国落后于西方的同时鼓吹“西学中源说”。如薛福成认为,“所谓西学者,无非中国数千年所创,彼袭而精究之,分门别类,愈推愈广,所以蒸蒸日上,青出于蓝也”。梁启超认为,“《洪范》之卿士,《孟子》之诸大夫,上议院也;《洪范》之庶人,《孟子》之国人,下议院也”。这些现象的出现 A.是对“中体西用”思想的传承 B.有助于推动当时向西方的学习 C.为学习西方找到了科学的依据 D.受国人盲目排外旧观念的影响 12.康有为声称“凡西人所号长技,我中人千数百年皆以有之”;梁启超断定议院、议员及其产生和议事,受中国古制。据此推断康、梁两人 A.意在以复古为旗帜谋求思想解放 B.仍然未突破“中体西用”的桎梏 C.所秉持的主要思想存在本质不同 D.借“西学中源”说弘扬传统文化 13.梁启超在《国家思想变迁异同论》中说:“两平等者相遇,无所谓权力,道理即权力也;两不平等者相遇,无所谓道理,权力即道理也。”该主张意在 A.说明国际社会中强权政治盛行 B.阐释道理是平等与权力的基础 C.强调民族平等有利于世界进步 D.激发国民救亡图存的民族意识 14.某当代学者在评价中国近代思想界的一位里程碑式巨人时,用了如下小标题。这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