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小组成员 陈诗瑶 柳陈军 刘小涵 张 昆 UV-VIS简介及其特点 研究物质在紫外-可见光区的分子吸收光谱的分析方法称为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它是利用某些物质的分子吸收200~800nm光谱区的辐射来进行分析测定的方法。这种分子吸收光谱产生于价电子和分子轨道上的电子能级间的跃迁,广泛用于无机和有机物的定性和定量测定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常用于共轭体系的定量分析,灵敏度高,检出限低,方法简便,但选择性较差 紫外-可见分光 光度计 用于测量和记录待测物质对紫外光、可见光的吸光度及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并进行定性定量以及结构分析的仪器。它是由光源、单色器、吸收池、检测器和显示和显示器五大部件组成。 仪器的发展主要集中在光电倍增管、检测器和光栅的改进上,提高仪器的分辨率、准确性和扫描速度,最大限度地降低杂散光干扰。 UV-VIS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定性分析 依据:根据吸收光谱的形状,吸收峰的数目以及最大吸收波长的位置和相应的摩尔吸收系数进行定性鉴定。 应用:鉴定结构,同一性认证等 定量分析 依据:被测元素的气态基态原子对特征波长的光的吸光度与待测元素在溶液中的浓度成正比。 应用:几乎所有金属元素的定量分析 紫外可见光谱在生物化学中的应用 1.研究生物大分子的构象和构型 通过电子吸收光谱研究蛋白质分子构象。文献报导血清白蛋白(BSA)水溶液在276nm和193 nm 有两个吸收峰。前者主要是蛋白质中酪氨酸、色氨酸的光吸收,后者主要是由肽基团的吸收而产生的由紫外吸光谱的性可知,193 nm 附近的吸收峰是肽链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构象的主要识别峰) ,而β(折迭构象型的吸收峰) 应在波长198 nm附近。 研究反应机理 用紫外可见光谱研究蛋白质-银(Ⅰ)-铜(Ⅱ)络合物的生成机理。在BSA-Ag(Ⅰ)-Cu(Ⅱ)络合物中,有一个明显的最大吸收峰位于405nm。用UV-Vis吸收光谱与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就可探明这种络合反应的机理。不同浓度的BSA 和Hb获得的曲线相似,充分显示了它们“S”形特征,反映出反应的自催化过程。 3.监测反应过程 用差示分光光度法研究生物大分子与配基之间的相互反应。差示分光光度法所得的差示光谱,既可用以分析生物大分子与配基之间是否发生反应,提供定性的证据,也可对这种反应进行定量分析。只要测出λmax,以及λmax时的△A (吸光度化) 。 4.研究配位环境 生物体内的各种生物大分子都处在一定的生物环境中,即由复杂繁多的金属酶以及大量的生物体所需的金属离子等构成。其中的金属酶、金属离子与生物大分子间必有一定的作用,这种相互作用可用紫外可见光谱进行研究。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共轭亚油酸含量 前处理:在500 mL 四口瓶中依次加入20g共轭亚油酸、21 g无水乙醇、3.0g浓硫酸,氮气保护下搅拌升温至70 ℃,再加入10 mL 正己烷,平稳回流3 h 。粗产物冷却至室温,加入一定量的饱和食盐水,轻摇数次后,移入分液漏斗中分层,用正己烷萃取3 次,合并萃取液, 上层用蒸馏水洗3-8次,旋转蒸发除去残存溶剂,得乳黄色清澈透明液体,加入适量无水硫酸钠干燥,减压蒸馏收集(173- 185)℃/2.7kPa的馏分,得无色透明略带醇香味的液体产品共轭亚油酸乙酯。 主要试剂:共轭亚油酸, 正己烷,无水乙醇、丙二醇,浓硫酸,丙酮,无水硫酸钠,氢氧化钠,乙醚、盐酸。 主要材料:CLA试样(游离脂肪酸形式),CLA乙酯。 主要仪器:UV-29200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吸光度的测定 准确称取0.0535g共轭亚油酸乙酯于25mL的容量瓶中,用正己烷定容后,分别移取0.1mL 、0.3mL0.5 mL1.0mL试液于25 mL容量瓶中定容。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按浓度由低到高的顺序分别测定180-290 nm的吸光度,确定共轭亚油酸乙酯的最佳波长,在此波长下测定其吸光度。 不同浓度共轭亚油酸乙酯的紫外吸收光谱 由图可知, 在浓度为3.1×10-5- 1.8×10-4mol .L-1 范围(B 、C 、D 、E)内共轭亚油酸乙酯的吸光度与浓度基本保持线性关系,基本围绕直线上下在小范围内波动,其吸收基本符合朗伯-比尔定律;共轭亚油酸乙酯的浓度超出这个范围(A 、F)时,其对应吸光度偏离直线较大,与朗伯-比尔定律不符;这种条件下测定的共轭亚油酸浓度将与实际浓度出现大的偏差。因而实际检测中要调节共轭亚油酸乙酯的浓度在上述线性范围之内。 共轭亚油酸乙酯的吸光度与浓度线性关系曲线 注:纵坐标每单位代表1 .4 ×10 -1个吸光度 分子吸收光谱在生物大分子研究

文档评论(0)

695222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