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乡村的春节
农村老家的过年习俗
人们常说:“孩子们是最盼过年的。”一点没错,过年的时候,我们可以尽情的玩、尽情的笑,可以放鞭炮、可以点花灯……总之,“年”是属于我们的天堂,即使犯些小错儿,家长们也都能“宽容”的一笑了之,因为大人们也是很喜欢过年的。可是,今年过年的时候,我却无意中听到爸爸感慨道:“这年是越过越没味儿了。”正当我缠着爸爸,准备一探究竟的时候,他却指了指奶奶,说:“让奶奶给你讲讲咱农村老家老年间儿是过年的习俗,你就明白了。”
奶奶告诉我,老年间儿老家农村穷,可越是穷人家的孩子,就越盼着过年。通常树叶一落,大家就都缠着妈妈问:“还得多少天到年啊?”那时候,农村过年讲究可多了。一进腊月初一,家家都要炒玉米花儿,年头儿好时,也炒一些黄豆、葵花籽。奶奶说,那叫“腊月初一蹦一蹦”,可以使来年的日子过得更旺。当然,赶年集是农村过年必不可少的一个重头戏。所谓“赶集”就是那时农村没有集贸市场,大家便订个时间,要么逢一、三、五,要么赶二、四、六,总之,就是按照约定俗成的时间大家聚集在一起各取所需。农村每逢赶集就特别热闹,而“赶年集”就是一个地区过年前的最后一两个“集”,那更是热闹中的热闹了。奶奶告诉我,赶年集的时候人挨人、
人挤人,根本走不动,可大家还是乐此不疲,也许只为图个热闹红火的好兆头吧!到了腊月二十三是祭灶王爷、吃糖瓜的日子。那时农村生活穷,一般人家只买一张灶王爷像。有时连新灶王爷像也不买,还供原来的旧像,说什么“老灶王爷知道咱家的底细,不换更好。”其实是买不起。穷归穷,这一天是一定要吃糖瓜、打扫房子的。屋顶、柜下以及平时不动的摆设,一律擦洗一遍,为的是干干净净、甜甜蜜蜜地过年。
临近大年三十,各家各户就开始蒸年糕、蒸馒头,盼着来年能“发”。通常都是奶奶或妈妈蒸,孩子们则负责拾柴烧火。蒸年糕的时候,年糕装锅时要给年糕扎眼儿,否则熟不透。蒸馒头的时候,馒头出锅的时候要往顶上点红点儿。这些通常也都是孩子们你争我抢的活儿。那时候,最难熬的是腊月二十九夜晚。家里大人一个劲儿地催睡觉,可孩子们就是兴奋得睡不着,恨不得天一下子亮了才好,睡不着,还躺在被窝儿里一遍又一遍地叮嘱:“鸡一叫,就得叫我起来放炮!”一年之中,孩子们总是早晨赖着不起,只有大年三十的早晨例外,只要一听到说“快起来放炮去”这句话,“蹭”地一家伙就窜出被窝儿,衣服还没穿利索,人已经跑到当院放炮去了。
欢天喜地的过了除夕夜,到了大年初一以后就是挨家挨户的拜年了。那时候交通不便,几家亲戚走下来要好几天的时间,因此也就留下了“不过十五都是年”的老话儿。
听着奶奶如数家珍般讲述着老家农村过年的种种习俗,回过头来再看看如今过年的境况,我终于明白了爸爸为什么会说“这年是越过越没味儿”的原因了。确实,如今这过年确实是少了一种“味儿”——一种“人情味儿”!
篇二:乡村春节社火歌词
乡村春节社火歌词
一支香
一支香烧与了上方玉帝,二支香烧与了四海龙王。三支香烧与了三星娘娘,四支香烧与了四大天王。五支香烧与了五方五地,六支香烧与了南斗六郎。七支香烧与了北斗七星,八支香烧与了八大金刚。九支香烧与了九天圣母,十支香烧与了十殿阎君。
正月正
正月的鱼儿水上漂正月的鱼儿水上漂,二月的春风渐渐高。三月的桃花打头开,四月的杨柳罩路来。五月的麦子渐渐黄,六月的葡萄搭上架。七月的仙桃你先尝,八月的西瓜弯月牙。九月里喝的春阳酒,十月的老天恶林霜。十一月的柿子满街红,腊月的年货摆出城。一根竹子十二节, 我男子出门十二月。
绣荷包
初一到十五,十五月儿高。春风摆对杨柳稍。年年常在外,月月不在家,家丢下一女要绣个龙花。闪大花儿开,情郎稍书来,稍书带信儿要个荷包带,既要荷包带,就给自己来,却怎么稍书带信儿来。既要荷包带,绸子扯着来,将五色花线多也分上些。打开扣针包,扣针无一苗,打开花线包,花
线无一条,忙打发麦香朝街上跑。麦香金莲小,走上打扰扰,支不住身子跌上一跤,上街跑下街无个货郎来。单等上南街张三哥。货郎把鼓摇,麦香把手扰,我家姑娘分线绣荷包。货郎听一言,忙背担儿担,将担儿担在姑娘面前。板斗持一把货郎你坐下,先装上香烟后倒上茶,左手端上茶,右手担一把先问货郎哥岁数有多大,岁数也不大、岁数也不小,过了个新年将十八。一问生意好,二问买卖好,三问上货郎哥卖的什么货。生意也不好,生意也不强,一年挣的将够一年清。一卖包针线、二卖扣花针、三卖三环活页顶针,四卖并头莲、五卖假官锁、六卖上胭脂、七卖上彩、八卖胡豆拨、九卖假头发、十卖上花线甲骨上打。银子称三分,花线三十根、银子称五分,花线五十根,还要你货郎个配的匀。银子称平了,花线配匀了,奴一心要搅个荷包样。线儿分到手,奴心里害忧愁,不知道荷包怎么样绣。手拿钥匙响,打开龙凤箱,将银红纸儿接上两张。纸儿是四四方,搭在扶漆上,奴一心要搅个荷包样。剪子斩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