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在高考2013语文人教一轮安徽专版 专项强化演练4.docVIP

赢在高考2013语文人教一轮安徽专版 专项强化演练4.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专项强化演练四1.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点绛唇越山见梅 (宋)吴文英 春未来时,酒携不到千岩路。瘦还如许,晚色天寒处。 无限新愁,难对风前语。行人去,暗消春素,横笛空山暮。 【注】 吴文英:南宋词人。一生未第。横笛:笛曲中有《梅花落》,此处暗指梅花凋落。 (1)这首词借梅的形象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的能力。解题时,关键要找出词中表现作者情感的关键词或句子。如”愁”字,体现了作者的愁苦;”难对风前语”,足见作者的孤寂之情。最后结合词中的意象”瘦梅”“寒天”“素春”“横笛声”“空山”“暮色”等,可体味出作者凄凉的心境。 【参考答案】 这首词通过描写在凄寒的暮色中的一株瘦削的素梅,表达了词人仕途坎坷,无人赏识,内心愁苦、凄凉、孤寂的情感。 (2)有人认为这首词表现出了吴词”清疏空灵”的特色,请联系词结尾”行人去,暗消春素,横笛空山暮”所表现的意境来谈一谈。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题时,首先应该理解题干中”清疏空灵”一词的含义。”清疏”是说作者大多选取一些清寒素淡的意象,以构成其特有的抒情色调,表达其个性化的情感体验;”空灵”是说空静脱俗的境界。然后,重点分析结尾三句,这三句用”凋谢了的梅花”“悠扬的笛声”“空山”“暮色”等清寒素淡的意象,营造出了凄清悠远的意境。 【参考答案】 尾句写行人离去,梅花凋落,悠扬的笛声在山中回荡。营造了凄清、悠远的意境,给人以无限暇想,表现出”清疏空灵”的特点。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二月二日 (唐)李商隐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 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 万里忆归元亮井注,三年从事亚夫营。 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夜雨声。 【注】 元亮井:东晋陶渊明字元亮,辞官归隐后赋诗”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 (1)前两联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画面?这些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一切景语皆情语”,因此,诗歌的景物描写与诗歌中所表达的感情有关。就此诗而言,诗人写的是乐景,即描摹了一幅生机盎然的春景图,但抒发的却是愁绪,所以,景物描写的作用是反衬。考生只要结合诗句内容具体分析即可。 【参考答案】 描绘了一幅初春时节生机盎然的画面。到江上游春的游客很多,到处是笙箫之声,洋溢着暖洋洋的春意。人们乐在春天,就连花柳、蜂蝶也都在满怀喜悦地欣赏与享受着春天的美好。诗人把春天描写得如此美丽,是为了反衬后两联自己挥散不去的浓浓思乡之情。 (2)尾联中的”游人意”具体指的是什么?请根据全诗内容简要分析。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及思想内容的能力。根据颈联中的”三年从事亚夫营”可知,”游人”指过着宦游生活的诗人自己,而”意”则要根据颈联中关于陶渊明的典故来理解,由陶渊明的典故可知诗人已厌倦宦游生活,希望归田隐居。据此即可得出答案。 【参考答案】 ”游人意”实际上指的是诗人自己的心意,即责怪那流水不但不解自己的思乡之苦,反而不断撩动自己的羁旅之愁。因为诗人希望能早日结束宦游生活,像陶渊明一样回家隐居,可是思归不得,只能做天涯羁旅客。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灞上秋居 (唐)马戴 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 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 (1)诗歌颔联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析】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及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第一问,首先要找出颔联中描写的意象”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等;其次要分析这些意象的共同特征,从而概括出画面”凄凉冷清”的特点。解答第二问,关键是要认真分析颔联中的关键词语,如”落叶”“他乡”“寒”“独”等,从而概括出作者羁留异地的酸楚的思乡之情和孤独寂寞之感。 【参考答案】 描写了一幅凄凉冷清的画面:秋雨之后,黄叶片片飘落;寒意阵阵,寄居孤寺的旅人独对孤灯。表达了作者羁留异地的酸楚的思乡之情和孤独寂寞之感。 (2)本诗的五、六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试具体分析。 【解析】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题,一要准确判定此诗五、六句运用的表达技巧是衬托;二要认真分析诗句是怎样运用衬托手法的,即第五句以动衬静,第六句以有衬无;三要分析诗句运用衬托的作用,即第五句反衬环境的寂静,表现作者的思潮起伏,长夜无眠,第六句衬托诗人处境的孤单和心境的孤独。 【参考答案】 衬托(反衬)的手法。第五句以动衬静,以露珠滴落在枯叶上的响声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更加细致地写出了作者思潮起伏、长夜无眠的情状;第六句以有衬无,以一个绝迹尘世的僧人邻居衬托自己的孤

文档评论(0)

langhua201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