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心理学-2010.11.13-辅修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色觉缺陷(色弱和色盲):不能辨别红绿蓝三种颜色 局部色盲:红绿、黄蓝 全色盲极为少见:主要因为视网膜上缺少锥体c或者锥体c功能丧失所致 * 拮抗理论:负后象的出现是由于系统中一个成分疲劳,因而增加了它的拮抗成分的相对作用。 * * * * * * * * * * * * * * * * * * * The JND for pitch is around 0.5% of the base frequency for HF tones It is better than 0.3% for LF tones But For freq 5 kHz it is 1% High pitch tones tend to be perceived higher with high pressure, lower with low pressure Low pitch tones tend to be perceived lower with high pressure, higher with low pressure How far in frequency do we have to be in order to feel a tone as doubled in pitch? m = 1127 ln (1 + f / 700) f = 700 [exp(m / 1127) - 1] Mel-scaling is used in signal processing to build filters that approximate our pitch perception (MFCC)!!! 音高对应的物理属性是频率,但又不完全由频率决定 同样的频率,不同强度的声音,感受到的音高不同 Mel量表——40dB,1000Hz纯音的音高定义为1000Mel 等高线(p375) 音高的判别时阈 实验仪器:声笼 被试仅凭听觉辨别声刺激的方位 双耳时间差 双耳相位差 双耳强度差 定位精度与刺激方位有关,与刺激频率有关 由听阈、痛阈确定了人耳在各个频率上的感受范围 听力图的曲线簇和等响度曲线的形态类似 听觉阈限曲线可以用平均差误法求得 在1000Hz处的阈限值约为0dB 纯音对纯音 强度大掩蔽效果好 低频音的掩蔽效果好 对接近掩蔽音频率的掩蔽效果好 噪音对纯音 掩蔽效果较为对称,高强度时对高频掩蔽效果稍大 噪音、纯音对语言 300Hz~500Hz的掩蔽音干扰最大 暂时阈移 和恢复时间有关 和引起疲劳的声刺激有关(强度、频率) 和疲劳声作用时间有关 听觉适应 持续声刺激引起感受性下降 响度平衡法 视觉实验关注简单的心理属性,如: 明度、颜色、视敏度、视野、闪光融合等 视知觉关注复杂、综合的心理属性,和主观经验解释的关系更大 大小知觉 空间知觉 运动知觉 视错觉 * Practice: recognize a name When distractors and targets are different in type, the number of distractors have little effects on identifying targets. eg: a blue square---object; color (blue) + shape (square)---features * * * * * * * * * * * 研究证明视觉分析包括两个通路:客体识别和位置识别 盲视:视觉功能的分离——例如:因头痛切除右侧枕叶皮层的一小部分,但再也看不到左侧视野中的物体——but,却可以精确指出左视野中客体的位置,猜测出形状 盲视的神经机制尚待考察,但说明准确的视觉行为可以独立于意识而存在 * * * * 加色法意味着发出的色光成分变多 减色法意味着发出的色光成分变少 加色混合后明度提高 减色混合后明度降低 加色法各种颜色混合得到白色 减色法各种颜色混合得到黑色 色调对比:颜色背景上的物体带上了背景色的补色 同时性对比 继时性对比 明度对比:暗背景上的物体感觉更明亮 不同颜色放在一起,倾向于在色调或明度上变得区分程度更大 颜色适应:先看到色光对后看到色光的影响 不同背景下的灰色方格显得明度不同 注视图片一段时间,将视线转移到一个白色背景上,颜色适应效应会起作用 几种红色?几种绿色? 颜色对比导致视错觉,将不同环境下的同一种颜色看成两种 色觉缺陷与色盲 丧失颜色感觉 全色盲和局部色盲 三原色理论(扬-赫氏理论) 三种颜色感受器:红、绿、蓝 缺陷:无法解释颜色负后象和色盲的成对缺失颜色识别 拮抗理论(赫林) 所有颜色都产生于三个子系统

文档评论(0)

nhtmtr1116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