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我也是顽固,总觉得,任何大家业若能延续个100年,经历两次世界大战和无数次经济周期,仍然活着,总值得点个赞吧。成功的制造企业都一样:好产品要有质量,有产权。这世上没谁能靠仿制过一百年。
那些任性的欧洲家族企业
有关欧洲家族企业的《传承的力量》专题终于要上线了。这专题做得坎坷:前后3个月,与欧洲那些首屈一指的大家族们对接的过程如拉锯战般虐心。这期间,正面接触侧面接触的欧洲家族企业数十家,从汽车,电器,时尚到波尔多的酒庄。可最终,直接对话一把手,完整成文的不过寥寥5家。这3个月有很多事发生:阿里上市了,马云成了全民偶像,人人做电商。玩一把就死的狂躁伴着焦虑:欧美第四次工业革命了可不带我们玩怎么办。
我们身处的时代如此喧嚣,沉心静气做实业易说不易做。
我采访的企业中没有电商,也没有新能源创业公司,都是欧洲那扎扎实实的老字号。我也是顽固,总觉得,任何大家业若能延续个100年,经历两次世界大战和无数次经济周期,仍然活着,总值得点个赞吧。这是一次独立的新闻调查,我不做软文,不做标题党,只想探究他们生死沉浮背后的故事。当然,用这么几篇长文就说清楚欧洲家族企业也是贪心,权当管中窥豹抛砖引玉了。
说说这些我接触的公司吧。随便点个名,这些公司你们也都多少听说过:罗斯查尔德,意大利菲亚特,法拉利,英国Clarks,德国博世,意大利古驰,丹麦乐高,瑞典宜家,瑞士百达翡丽。这些企业出现在我生活的每个角落:家里厨具都是博世的,鞋柜一打开都是Clarks,好友的包是古驰的,先生最向往的车是法拉利,儿子最爱玩的是乐高的玩具—谁家里没个宜家的家具?和好友提起我要采访菲拉格慕的大当家,好友圈立即一堆闺蜜围观:能打折么?
这样一些公司,说他们优秀,不过分吧?
我以为我还多少了解这些企业,但知道他们的故事越多越觉得我不过知道些皮毛。
他们的成功看起来是没什么复杂的:
一个点子:例如宜家的平板组合式家具;
一个手艺:菲拉格慕老先生的手工制鞋;
一个产品:费列罗自家调配的秘方榛子巧克力酱;
一个理念:Clarks的合作式制鞋;
一个时代:例如伟大的汽车时代造就了一批德国工业企业。
成功的制造企业都一样:好产品要有质量,有产权。这世上没谁能靠仿制过一百年。
卖到全世界的乐高玩具,在中国任何一个玩具卖场都买得到,不论正品还是各种仿制品。乐高产品是1930年一个丹麦穷苦木匠发明的。这个木匠原是因为大衰退时日艰难才从做梯子和熨衣板转做儿童玩具,取名Lego(丹麦语意为“好好玩”)。穷木匠从一开始就只做有质量的玩具,即使70多年前的乐高也不便宜。之后乐高的产品卖到哪里,专利就申请到哪里。在儿童玩具里,乐高看起来算是最简单的了,可这就快100年,世界工厂你追我赶,居然没人能超越这个丹麦木匠的高度。
同一时期的意大利,萨尔瓦托勒-菲拉格慕儿时家里穷到连肉都吃不起,他给当地鞋匠做学徒,这在当时就是个下九流的工种。但他执拗得很,凭着手艺自己开店,又到美国闯天下。年轻的菲拉格慕在工厂化制鞋正火爆的时候逆潮流,坚持手工定制。上世纪二十年代,二十来岁的菲拉格慕英文还没说利索就赢得了诸多好莱坞的明星粉丝:奥黛丽-赫本,玛莉莲-梦露。创业30年间,萨尔瓦托勒创作超过两万种设计,注册了350个专利。
这两位都出身寒门,也没上过商学院,可他们有热情还懂得坚持。做着不那么高大上的活,可都做得比谁都漂亮。
我们今天一提到类似菲拉格慕,或是古驰,都不管三七二十一扣个“奢侈品”的大帽子。其实从爱马仕到LV,他们今天赢得的口碑,不过是对“匠心”的最高褒奖。回想100年前,没有互联网,没有铺天盖地的广告和包装。那时鞋子舒不舒服,还只有脚知道。
我与一家瑞士名表的公关周旋时,对方断然拒绝了我的采访请求,原因是他们家的手表动辄花费成百上千工时,精雕细琢,这样一个品牌,不是为了出现在一家门户网站上让所有人观赏的。他们有多任性呢?购买这个牌子的有些手表时,你只有钱不行,还要看店家是不是对你的资历满意,并愿意卖给你。是不是很夸张?这有点像爱马仕的少东家,专卖店说某个产品缺货,少东家说:那就缺着吧。
要知道,诸多的瑞士钟表在上世纪七十年代被日本的石英表浪潮剿灭了,爱马仕也是马鞍子的生意做不下去才转做其他的。内心要有多强大才能攒足今天任性的资本?
在巴黎采访开云集团少当家佛朗索瓦-亨利-皮诺时,皮诺意味深长地说,总有一天,中国的消费者会从单纯的看logo追大牌,转为真正欣赏产品的品质。
市场都是由需求驱动的,等我们的市场退烧了,中国的“匠心”是否也会苏醒了?
再说回我们的主题:传承的力量。上面说的都是创业,现在说说守业。
我觉得,公众公司往往就像整容过,看上去各个都美如天仙却没什么辨识度。但家族企业不同,他们背负着创始人的姓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