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成才之路】2014-015学年高中历史 第17课苏联的经济改革课件 岳麓版必修2.ppt

【成才之路】2014-015学年高中历史 第17课苏联的经济改革课件 岳麓版必修2.ppt

  1. 1、本文档共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986年在苏联流传的一则笑话。这则笑话把苏联比作一列因铁轨已到尽头,无法继续前进的火车。每个领导人都以自己的方式处理这场危机:斯大林下令把司机和列车员枪决;赫鲁晓夫则为他们平反;勃列日涅夫把窗帘拉上并命令左右摇动列车,造成列车正在运行的假象;戈尔巴乔夫则拉开窗帘,把身子探出窗外大声喊道:“前面没有铁轨了,前面没有铁轨了!” 有人说:赫鲁晓夫改革把苏联搞乱了,勃列日涅夫改革把苏联搞僵了,戈尔巴乔夫改革把苏联搞垮了。你如何理解这一说法? 回答以上问题和学好本课,你需要完成以下探究目标: 1.简述赫鲁晓夫改革的背景、措施和影响。 2.简述勃列日涅夫改革的背景、措施和影响。 3.简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背景、方针、措施及后果。 本课第一目“赫鲁晓夫改革”,首先讲斯大林体制在经济建设中的消极影响,然后介绍赫鲁晓夫的措施、成效及其局限性。第二目“勃列日涅夫改革”,先讲勃列日涅夫前期在工业上推行的“新经济体制”及其效果以及农业改革措施,并指出其改革的局限性,然后讲勃列日涅夫后期改革停滞,经济滑坡。第三目“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讲戈尔巴乔夫先后对经济体制、政治体制进行改革及其影响,重点讲对经济体制进行根本性变革。贯穿本课的主题是苏联领导人在斯大林经济体制框架内进行改革,成效不大;戈尔巴乔夫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但改革失控,苏联解体。 一、赫鲁晓夫改革 1.背景:二战后,苏联进入和平建设时期,_____________的弊端日益显露,______问题尤为突出;_________逝世。 2.措施 (1)农业:用________制代替农产品义务交售制,允许集体农庄庄员拥有__________和牲畜;开垦荒地;开展大规模____________运动;将________卖给农庄。 (2)工业:将部分企业________下放到加盟共和国;给予______调整部分工资的权力;推行“______________”。 3.评价 (1)一定程度上冲破了____________的束缚,取得一定成效。 (2)改革在_______上没有突破,只是在维持原有经济体制基础上进行局部改革。 (3)改革缺乏全面和一贯的战略方针和思路,带有很大的盲目性。 4.结果:_______年,改革失败。 思考:有人说赫鲁晓夫是斯大林的掘墓人,也是斯大林的守墓人。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说明理由。 提示:(掘墓)敢于向旧的政治、经济模式挑战的改革家。 (守墓)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旧体制。 二、勃列日涅夫改革 1.措施 (1)工业:推行_____________。运用____________,扩大了企业的_____________。 (2)农业:扩大农场和农庄的__________;降低农产品收购计划指标;________农产品价格;放松对___________限制。 2.失败原因:没有突破原有___________框框,后期更趋于保守。70年代下半期,与________军备竞赛加剧。 点拨 勃列日涅夫改革中的“新经济体制”,不能与苏联此前的新经济政策相混淆,“新经济体制”的核心是注意运用价值规律,扩大企业的经营自主权,收到了一定效果。 三、戈尔巴乔夫改革 1.背景:苏联社会陷入_____________的时刻。 2.方针: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的战略方针。 3.措施 (1)经济领域 ①从________上触动了经济体制,承认________是独立的商品生产者,要求国家用_______方法管理经济,打破单一的___________形式,允许___________存在。 ②把重点放在___________上。 (2)政治领域:政治体制改革。 4.失败:经济改革的宏观决策缺乏具体可行的配套措施,阻力重重,经济继续滑坡。转向政治体制改革后,国内局势逐渐失控。__________年,苏联解体。 点拨 (1)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是对斯大林体制的局部调整,而戈尔巴乔夫改革并非局部改革,而是对斯大林体制的彻底否定,即放弃社会主义制度。 (2)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只能说明斯大林模式的失败,而不能说明社会主义制度的失败。 苏联的经济改革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他是徘徊在新旧时代十字路口的一名代表人物,他的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而另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淖之中而不能自拔。 ——苏联《文学报》评论 材料二 勃列日涅夫由于沉迷于各种各样的荣誉之中,被苏联人民讥讽为“有给自己发勋章的怪癖”。正是在胸前挂满勋章的勃列日涅夫的统治下,号称“世界最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的苏联如一个病入膏肓的老人,步履蹒跚地跨进了20世纪80年代。 材料三 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手术刀不是挥向党身上的肿瘤,而是挥向党的脖子。 请思考: (1)材料一中“他”的改革重点是什么?结合史实,你如何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mk80860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