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跃进”时代的经典宣传口号 “无煤也炼焦,无焦也炼铁” “两年内建成一个像样的共产主义” “一天等于二十年,共产主义在眼前”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 “主观能动性无限,巧妇能为无米之炊” “蚂蚁啃骨头,茶壶煮大牛,没有机器也造火车头” “全省七天实现煤气化,三天实现超声波化” 你如何认识上述材料中反映的现象? 回答以上问题和学好本课,你需要完成以下探究目标: 1.简述社会主义工业化开端的条件、特点、开始标志、意义。 2.简述新中国实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目的、改造的过程、改造的意义。 3.简述“八大”的内容和意义。 4.指出1956~1976年国民经济建设中出现的主要失误及其影响;期间又进行了怎样的调整?有何效果? 本课的基本线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过1949~1952年的国民经济恢复和1953~1956年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确立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为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发展开辟了道路。1957~1966年是中国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在这十年中,经历了许多挫折,但从整体看,国民经济仍有较大发展。1966年至1976年是“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国家和人民遭受了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 一、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 1.条件 (1)政治前提:__________的成立及人民政权的巩固。 (2)国民经济恢复:_________年底,国民经济形势基本好转,工业化建设提上日程。 (3)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________年,为建立________________的经济基础,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社会主义____________的主张。 (4)借鉴________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 2.特点 (1)方针:优先发展__________,并强调要处理好________、________和农业的关系。 (2)布局:_______地区相对发达。 3.开始标志:______年,国家开始实施“________”计划。 4.意义:1957年底,新建了一系列重工业部门,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社会主义工业化由此全面展开。 点拨 新中国的“过渡时期”不是从1953年开始的,而是从新中国成立开始,止于三大改造的完成。新中国“过渡时期”的社会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而不是社会主义社会。 思考:“一五”计划在工业结构和工业布局上有何特点?试分析其原因。 提示:(1)工业结构上:优先发展重工业。 原因:①重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和主导产业,它能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基本设备和设施。 ②当时中国处于帝国主义的封锁包围之中,优先发展重工业是加强国防军事力量的迫切需要。 ③当时中国工业化主要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优先发展重工业。 (2)工业布局:主要分布于中西部和东北地区。 原因:①出于国防建设和国防安全的需要。②东北地区资源丰富。③临近苏联,便于接受苏联援助。 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1.目的:为了适应国家_________的要求,早日建成__________。 2.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1953年,试办以土地入股、统一经营为特征的______农业生产合作社。 (2)1955年,掀起兴办高级农业__________的高潮。 3.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推进手工业_________运动,开始从供销方面入手,后来改变为一次性合作化的办法,实现了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4.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采取利用、限制和改造的策略,运用加工订货、统购包销和经销代销等形式,将其纳入______________轨道。 (2)1953年底,实行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 (3)1956年,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全行业__________。 5.意义: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_____________在中国基本确立,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发展开辟了道路。 点拨 (1)土地改革运动确立的是个体农民的土地私有制,而不是集体公有制。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使农民土地私有制转变为集体公有制。1949~1956年我国农村经济形式的变化趋势是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私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 (2)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的标志不是新中国的成立,而是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新中国的“过渡时期”不是从1953年开始的,而是从新中国成立开始,止于三大改造的完成。 三、经济建设的成就与教训 1.中共八大(1956年) (1)内容 ①对国情的分析:_______________在中国已经基本建立。 ②主要矛盾:人民对先进的__________的要求同落后的_________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的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之间的矛盾。 ③主要任务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四清导航】2015八级物理下册 单元清七课件 (新版)教科版.ppt
- 【四清导航】2015八级物理下册 第八章 压强课件 (新版)沪科版.ppt
- 【志鸿优化设计】201-2015学年高中化学 专题一 第一单元 第一课时 物质的分类与转化练习 苏教版必修1.doc
- 【名师伴你行】2015高考英语二轮复习 1-14 情景交际提能专训.doc
- 【名师伴你行】2015高考英语二轮复习 1-4 介词提能专训.doc
- 【四清导航】2015八级物理下册 第十章 机械与人课件 (新版)沪科版.ppt
- 【志鸿优化设计】201-2015学年高中化学 专题一 第一单元 第二课时 物质的量练习 苏教版必修1.doc
- 【志鸿优化设计】201-2015学年高中化学 专题一 第一单元 第四课时 物质的分散系练习 苏教版必修1.doc
- 【志鸿优化设计】201-2015学年高中化学 专题一 第三单元 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备课参考 苏教版必修1.doc
- 【志鸿优化设计】201-2015学年高中化学 专题一 第三单元 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练习 苏教版必修1.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