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五四前后至新中国成立前.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五四”前后至新中国成立前 (1912—1940年) 工农革命歌曲清末鸦片战争之后,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1919年五四运动以后,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转向新民主主义。在此过程中,各地开展了群众音乐活动,产生了许多新型歌曲。这些具有革命内容和历史意义的歌曲,今天被称为工农革命歌曲。这些歌曲大多是为了直接配合政治斗争的需要,对当时的革命斗争起了促进作用。歌曲的内容大多有鲜明的立场,有很深的革命热情,都是以现成曲调填新词而成的,如《工农兵联合歌》曲调来自《中国男儿》,也有许多是根据民歌或城市小调填词。 1923年2月,京汉铁路大罢工,在这次斗争中,出现了《奋斗歌》、《京汉罢工歌》等歌曲。 1923年6月,在《新青年》季刊上发表了《国际歌》、《新青年》和《赤潮曲》(瞿秋白词曲)。《赤潮曲》是一首歌颂无产阶级英雄气概的创作歌曲,音调雄壮,气势宏大。 此外,著名的革命歌曲《国民革命歌》、《工农兵联合歌》等,在北伐战争中广泛流行。 专业音乐教育 1920—1927年间的音乐专业教育机构主要有北京女高师音乐科、北大音乐传习所、北京艺专音乐系和上海专科师范音乐科。它们主要采用德国或日本的音乐专业教育体制,规模小,不完备和不能独立设校。 萧友梅与国立音专 1927年11月27日,萧友梅与蔡元培创办了中国第一所独立的高等音乐学府——国立音乐院,萧友梅曾先后任教务主任、代理院长和院长。1929年7月,“国立音乐院”改名为“国立音乐专科学校”。在风雨飘摇的时局中,萧友梅一直坚持着将这所学校办成了亚洲第一流的高等音乐院校。 萧友梅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他先后聘请了一批水平很高的外籍音乐家到音专任教。其中有俄罗斯著名钢琴家查哈罗夫、意大利小提琴家法利国、著名作曲家、钢琴家齐尔品等。 同时,萧友梅还聘请了从国外留学归来的一批优秀的中国音乐家任教,如周淑安(声乐、合唱指挥)、应尚能(声乐、合唱指挥)、赵梅伯(声乐)、李惟宁(理论作曲)等,尤其黄自从美国回国后,担任了几乎所有理论作曲课程的教学,对学校的教学与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 萧友梅 生平:萧友梅(1884—1940)字思鹤,广东中山人。其父萧煜,前清秀才,以教学馆为生,曾与孙中山为邻,结为世交。萧友梅自幼从父学古文,在澳门受一位葡萄牙牧师的影响,开始对音乐发生兴趣。1901年赴日本,学习教育和音乐,并于1906年加入了孙中山的同盟会。1909年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1910年回国。任清政府 “学部”、“视学”。1912年任孙中山临时总统府秘书,12月留学德国,就读莱比锡大学哲学系 并在莱比锡音乐院学习音乐理论、钢琴、 作曲、指挥等,以《十七世纪以前中国 管弦乐队的历史的研究 》获博士学位。 1907年,萧友梅(右三)与廖仲恺(右五)、何香凝(右七)等摄于日本。 1920年萧友梅回国,先后在北京女子高等师范专科学校音乐科(由他与杨仲子筹建)、北大音乐传习所(由他扩建)、北京艺术专门学校音乐科任教。在北大音乐传习所时教授音乐史、和声学、并组织了我国第一个具有一定水平的管弦乐队。1922年7月,他创作的《卿云歌》被北洋政府定为中华民国国歌。1927年,北京全部音乐科系被奉系军阀教育总长勒令停办,萧友梅在蔡元培、杨杏佛等的尽力促成下在上海筹建并成立了我国第一所独立的高等音乐学府——国立音乐院,1929年改名为国立音乐专科学校。1940年去世。 1923年11月,萧友梅与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管弦乐队全体队员在该所门前合影。 1927年,萧友梅、蔡元培等创办国立音乐院。 萧友梅的成就:音乐教育家、作曲家、音乐理论家。 作为教育家和音乐理论家,萧友梅致力于专业音乐教育事业的创建,是我国近代专业音乐教育的奠基者:①教学和办学。②教材建设和理论建树:编写了许多教科书,如《普通乐学》、《和声学纲要》、《初级中学乐理教科书》、《钢琴教科书》、《小提琴教科书》、《风琴教科书》,著述有《古今中西音阶概说》、《中国历代音乐沿革概略》、《中西音乐的比较研究》等,对音乐教育的普及和提高起了积极作用。 作为作曲家:③创作歌曲九十多首,部分歌曲如《卿云歌》、《五四纪念爱国歌》、《国民革命歌》等,风格接近群众性的进行曲。但大部分歌曲内容是描写自然景色、学校生活,向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和美感教育,歌曲都配有钢琴伴奏。如《问》,结构严谨,有内在激情。④器乐作品,钢琴曲《新霓裳羽衣舞》(初是管弦乐曲,后改为钢琴曲出版)、《哀悼引》,弦乐四重奏《夜曲》、《小夜曲》,大提琴曲《秋思》。⑤合唱曲《别校辞》(女生合唱),大型声乐套曲《春江花月夜》(包括男、女独唱,男、女合唱,混声合唱)。 《问》 易韦斋词。歌曲产生于国内军阀混战时期,作者以此题材抒发了忧国忧民的感伤情怀。歌曲感情内在深沉,是一首有着较强感染力的艺术歌曲

文档评论(0)

报告论文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