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薄透镜焦距的测量》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
预习报告(20分)
实验目的
学会简单光学系统的共轴调节;
掌握几种测量薄透镜焦距的方法.
实验仪器
光具座及配件、凸透镜、凹透镜、平面反射镜
实验原理
凸透镜焦距的测量方法
自准法
位移法
凹透镜焦距的测量方法
物距像距法
实验内容和步骤
光学系统的共轴调节
测凸透镜的焦距
测凹透镜的焦距
评分要点:
要有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内容和步骤。(5分)
实验原理的书写要求用以自己的语言,言简意赅的语言表述清楚。(5分)
要绘制好填充测量数据所需要的表格。(5分)
报告的书写要整洁规范。(5分)
数据采集与实验操作(40分)
评分要点:
1、不能用手直接摸透镜的表面。(5分)
2、是否调节共轴。(5分)
3、对实验的原理是否掌握。(10分)
4、实验操作的熟练程度。(15分)
是否读出合理的数据。(5分)
数据记录和数据处理(30分)
a.自准法测凸透镜的焦距(10分)
测次 透镜位置/cm 屏位置/cm 焦距f/cm 左 右 平均 1 28.20 28.30 28.25 10.00 18.25 2 28.30 28.40 28.35 10.00 18.35 3 28.30 28.35 28.325 10.00 18.325 4 28.30 28.35 28.325 10.00 18.325 5 28.35 28.40 28.375 10.00 18.375 6 28.30 28.40 28.35 10.00 18.35 平均 28.29 28.37 28.33 10.00 18.33
f±△f=18.33±0.05(cm)
E=0.27%
b.位移法测凸透镜焦距(10分)
次数 D/cm d/cm F=(D-d)(D-d)/4D △f(cm) 1 80.00 60.50-38.90=21.60 18.54 0.00 2 80.00 60.40-39.00=21.40 18.56 0.02 3 80.00 60.50-38.90=21.60 18.54 0.00 4 80.00 60.50-38.95=21.55 18.55 0.01 5 80.00 60.60-38.90=21.70 18.52 0.02 6 80.00 60.50-39.00=21.50 18.55 0.01 平均 80.00 21.56 18.54 0.01
f±△f=18.54±0.05(cm)
E=0.27%
c. 物距-像距法测凹透镜焦距(10分)
次数 物距(cm)))f±△f= -26±1(cm)
E=3.6%
评分要点:
1、每个处理过程10分,焦距的计算5分,误差的处理5分。
2、误差的表示形式要注意,特别要注意有效数字。
六.思考题 (10分)
(1)利用f=(D+d)(D-d)/4D 测量凸透镜焦距有什么优点?
答 这种方法可以不用测量透镜的位置,从而避免透镜中心位置的不确定而带来物距和相距的误差。
(2)为什么在本实验中利用1/u+1/v=1/f 测焦距时,测量u和v都用毫米刻度的米尺就可以满足要求?设透镜由于色差和非近轴光线引起的误差是1%。
答 设物距为20cm,毫米刻度尺带来的最大误差为0.5mm,其相对误差为0.25%,故没必要用更高精度的仪器。
(3)如果测得多组u,v值,然后以u+v为纵轴,以uv为横轴,作出实验的曲线属于什么类型,如何利用曲线求出透镜的焦距f。
答 直线;1/f为直线的斜率。
(4)试证:在位移法中,为什么物屏与像屏的间距D要略大于4f?
由f=(D+d)(D-d)/4D → D2-4Df=d2 → D(D-4f)=d2 因为d0 and D0 故D4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