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设计】(新课标通用)2015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第二部分 第二单元 第二节 鉴赏诗歌的语言定时规范训练.docVIP

【创新设计】(新课标通用)2015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第二部分 第二单元 第二节 鉴赏诗歌的语言定时规范训练.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二节 鉴赏诗歌的语言 鉴赏诗歌的语言 1.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浣溪沙① 姜 彧 山滴岚光水拍堤,草香沙暖净无泥。只疑误入武林溪②。  两岸桃花烘日出,四围高柳到天垂。一尊心事百年期。 【注】 ①1281年(元至元十八年)三月,姜彧作为河东山西提刑按察使,借视察水利的机会拜谒了晋祠,曾作《浣溪沙》二首,此为第二首。②武林,即今杭州,杭州山水佳称天下。 ★(1)有人说,“山滴岚光水拍堤”中的“滴”字用得别出心裁,请加以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最后一句“一尊心事百年期”,简要分析本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滴”字将山上云朵那鲜润洁净且不断飘浮的质感和动感极为形象地呈现了出来,不仅准确地写出了自然物象的特性,更表现出了作者欣喜、畅快的心境。 (2)“心事”,就是词人现在身在官场尚无法实现的归隐田园、寄身山林的心愿;“百年期”即终生的期待,词人要把眼前这绝佳的山水,作为自己人生的归宿。抒发了作者想摆脱俗世的喧嚣、早日寄身山林的思想感情。 2.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塞下曲 常 建 玉帛朝回望帝乡,乌孙①归去不称王。 天涯静处无征战,兵气销为日月光。 【注】 ①乌孙,西域少数民族,曾与汉和亲。 ★(1)诗中“望”字耐人寻味,请结合诗句加以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边塞诗的主题与众不同,别有新意。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望”写的是乌孙使臣朝罢西归、回头眺望京城的动作,表达了使臣恋恋不舍的心情,表现出各民族之间的友好关系,情深义重。 (2)多数边塞诗表现的主题是:报效祖国(或建功立业、怨战思乡、反映边塞征战之苦)。而此诗的主题是:讴歌民族和解(或热爱和平),因此显得与众不同。 3.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庚辰西域清明 [元]耶律楚材 清明时节过边城,远客临风几许情。 野鸟间关难解语,山花烂漫不知名。 葡萄酒熟愁肠乱,玛瑙杯寒醉眼明。 遥想故园今好在,梨花深院鹧鸪声。 ★(1)有人认为将“玛瑙杯寒醉眼明”中的“醉眼明”改为“醉眼迷”更能体现出酒醉的情态,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简述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是怎样表现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不同意。“明”在此处是明白、清醒之意。诗人本想借酒浇愁麻醉自己,但却越喝越清醒。写出了诗人的愁情(思乡之情/思乡之愁)的强烈、浓厚、深重。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触景而生的思乡之情。作者在清明时节经过西域边城,耳闻间间关关的鸟鸣,目睹漫山遍野的山花这样一幅清新明媚、有声有色的春景图,却勾起了诗人的思乡之情。作者用触景生情(借景抒情/乐景衬哀情/衬托/反衬)的手法,鸟鸣清脆、山花烂漫却难解诗人心头的相思之苦,难以明说诗人的思乡之愁,所以自然而然转入颈联描写美酒入愁肠,心却因乡思而乱。本想借酒麻醉自己却越喝越清醒,想起家乡故园的梨花在清明节也已绽开,诗人以“鹧鸪声”作结,更添乡思之浓。以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d5005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