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必修五 后三篇 学习目标 ?1、学生能对重大人生问题有思考和追求;学生能通过经典文本学习,思考“直面人生”的丰富内容和表达上多样的方法;积累经典文本中的名句,归纳整理文言文的基础知识。?2、文本的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的确立?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与文本展开对话”和“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 ①学生能够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现象,较准确地将本文翻译为现代汉语;? ②通过对屈原和渔父的对话的分析,学生能够认识屈原“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伟大人格;?③体会屈原和渔父在表达各自的人生哲学时所运用的方法及其好处;?④通过对比阅读,学生能对屈原和司马迁的不同人生选择作出自己的评价,能对人生问题有新的思考和追求。? “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 屈原是选择壮烈的死,以死明志,显示了他不屈的气节; 司马迁选择勇敢的生,以生践志,体现了他坚韧的意志; 渔父选择超然的活,以隐守志,彰显了他自由的灵魂。 《渔父》课堂练习 一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渔父 (fǔ) 枯槁 (gǎo) 汶汶(ménmén) 餔其糟(bū) 莞尔(wǎn) 鼓枻(yì) 濯吾足(zhuó) 淈其泥 (gǔ) 歠(chuò)其醨(lí) 二解释下列划线字词 1.屈原既放(已经) 2.颜色憔悴,形容枯槁(脸色)(形体容貌) 3.是以见放(被) 4.圣人不凝滞于物(被) 5.自令放为(句末语气词,表疑问) 6.渔父莞尔而笑(微笑的样子) 7.鼓枻而去(敲打船浆) 8.可以濯吾足(洗) 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圣人不凝滞于物?????????????????????何故深思高举 4、一字多义 为(1)庭中通南北为一???????????????????(2)庖丁为文惠君解牛(3)若属皆且为所虏????????????????(4)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5)自令放为 见(1)一日不见,如三秋兮???????????????(2)慈父见背 (3)是以见放?????????????????????????(4)风吹草地见牛羊 之(1)渔父见而问之?????????????????????(2)安能以身之察察 (3)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于(1)圣人不凝滞于物???????????????????(2)游于江潭??(3)何故至于斯 而(1)渔父见而问之?????????????????????(2)而能与世推移 (3)渔父莞尔而笑 以(1)是以见放?????????????????????(2)安能以身之察察 (3)可以濯吾缨 逍遥游的知识归纳 【课文结构分析】 第一段:阐明世间万物大至鹏鸟,小至尘埃,野马、尘埃,它们的活动都“有所待”,都是不自由的。 第二段:对上文归纳、补充、印证,说明万物在有待的范围内,存在着“大小之辩”的道理。 第三段:由对自然界万物的泛论转入对人类社会中的人的具体论述,阐明逍遥的境界,即庄子理想中修养的最高境界和理想人格,点明全文主旨。 写法1、还善于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 2、借用寓言说理。 3.想像丰富,意境开阔,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一、掌握下列重点词语 1.怒:奋发。2.抟:环旋着往上飞。扶摇:旋风。3.夭阏(è):阻塞。4.奚以……为:表反问,哪里用得着……呢?5.晦:阴历每月最后一日。朔:阴历每月的第一日。6.绝:超越 二、通假字 1.北冥有鱼(通“溟”,大海)2.三餐而反(通“返”,返回)3.小知不及大知(通“智”,智慧)4.此小大之辩也(通“辨”,区别)5.而(nài)征一国者(通“耐”,能力)6.旬有五日而后反(通“又”、“返”)7.而御六气之辩(通“变”,变化)8.而后乃今培风(通“凭”,凭借,依靠)9.其正色邪(通“耶”,语气词)10.汤之问棘也是已(通“矣”,语气词)11.辩乎荣辱之境(通“辨”,辨明)12.旬有五日而后反(通“又”,用于整数和余数之间) 三、古今异义 1.虽然:古义:虽然这样。今义:表转折的连词。2.果然:古义:很饱的样子。今义:副词,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3.众人:古义:一般人。今义:多数人。4.野马:古义:流动的雾气。今义:野生之马5.羊角:古义:旋风。今义:羊的角6.天池:古义:天然形成的大水池。今义:湖泊的名称(在吉林长白山)7.海运:古义:海波动荡;今义:海洋运输8.小年:古义:短的寿命;今义:指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民间节日9.是:??古义:这;今义:作判断词10.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