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漢字入門 劉克雄教授主講 (第十三集) 2015/8/9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56-181-0013
教授:記得昨天我們下課前,講到這個「壺」字,覺得它非常漂亮,捨不得翻過去,留到現在。現在看看它,還是這麼漂亮。接下來我們看下一個字,樹師妳幫我讀:
學生讀誦:酉ㄧㄡˇ。(甲文)(金文)(小篆)(隸書)(楷書)。酉是酒樽的象形。甲文、小篆上像口沿及頸,下像酒樽有花紋的腹。
備註:《說文》:「象古文酉之形。」
典籍所見:(1)方位名。《淮南.天文》:「太陰在酉。」
酉是部首字,凡由酉組成的字,都與酒有關,如:酒、釀、醉、酌等。
板書:
教授:看這個像不像酒罈子?很像酒罈子。由它再演變到了金文,一直到小篆,都還是很形象的一個酒罈子。這是很容易了解。接下來看下一個字,妳讀一遍:
學生讀誦:缶ㄈㄡˇ。甲文?金文?小篆。缶是盛酒瓦器的象形。甲文、金文和小篆字形略同。
備註:《說文》:「瓦器。所以盛酒。秦人鼓之以節謌。象形。」
典籍所見:(1)樂器。《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請奉盆缶秦王,以相娛樂。」(2)盆。《漢書.五行志》:「季桓子穿井,得土缶。」
凡由缶組成的字,多與瓦器有關,如:缸、罄、罐等。
常用詞:擊缶,黃鍾瓦缶。
板書:?
教授:這是一個瓦器,上面是蓋子,下面是容器,也是很容易認識的象形。我們常用詞裡面引到一個「黃鍾瓦缶」。這個是出自於屈原的:
板書:卜居
有同學讀過這一篇嗎?《卜居》:「黃鐘毀棄,瓦缶雷鳴」,出自於屈原的《卜居》。同學們翻開「缶」,《說文》,把它反切找出來。
板書:寶
什麼切找到嗎?
學生:方九切。
教授:方九切。
板書:方九切 三部
同學們把這個「寶」字找出來。
板書:博晧切 三部
教授:博晧切,三部,是嗎?都找到嗎?
學生:是。
教授:同學們再對照「方」是哪一個聲紐?把四十一聲紐表翻開,誰先找到告訴我。
學生:非。
教授:非,非敷奉微的非。
板書:非紐
非紐。再看「博」是哪一個紐?
學生:幫紐。
板書:幫紐
教授:幫滂並明的幫。同學們再看黑板。這個寶字,我用紅色標這個「缶」,是它的聲符。剛才你們翻到《說文》,這個「寶」是說它(缶)是聲符嗎?再翻一下。
學生:缶聲。
教授:對,缶聲。「从宀玉貝。缶聲。」同學們看到了。看黑板,上面宀代表什麼?房子。《說文》說是「交覆深屋也」,大房子。這個是玉,你說為什麼沒有一點?玉,本來是沒有一點的。貝,也當錢幣用。房子裡面有玉,有錢貝。這個字(寶)讀什麼用它(缶)來注音。那你說這個字(寶)用它(缶)來注音,現在它讀什麼?ㄈㄡˇ。那為什麼現在這個字(寶)不讀ㄈㄡˇ?想想這道理。先弄清楚「缶」,方九切,非紐,屬輕唇。錢大昕發現什麼?
學生:古無輕唇音。
教授:真好用。他這個發現真好用,馬上能知道古代它(非)不讀ㄈㄟ,它應該讀重唇的幫滂並明。所以它(缶)本來應該讀重唇,後來音變,變成非紐,現在讀它為ㄈㄡˇ。這個字,寶貝的「寶」,用它(缶)當聲符,反過來證明它聲母本來就應該讀重唇,明白嗎?你不能說現在是缶貝,寶字,寶貝。形聲字,這個(寶)我們稱它為聲子,這個(缶)稱它為聲母,用它(缶)來注音,聲子跟聲母之間應該是同音,明白嗎?這是「寶」跟「缶」的關係。
典籍所見,第一個引到《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請奉盆缶秦王,以相娛樂」,這是一段非常精彩的故事,有同學們讀過嗎?《廉頗藺相如列傳》有讀過嗎?讀過,非常精彩。如果沒有讀過的同學,你回去翻一翻這篇,希望你精讀。下一個字「皿」,樹師幫讀:
學生讀誦:皿ㄇㄧㄣˇ。甲文①甲文②金文小篆。皿是古代飯食用器的象形。甲文、金文、小篆略同。
備註:《說文》:「飯食之用器也。象形。」段注:「上象其能容。中象其體。下象其底也。」
典籍所見:(1)器皿。《禮記.禮器》:「器皿之度。」(2)覆蓋。《國語.晉語》:「是不昭榖明而皿蟲也。」
皿是部首字,凡由皿組成的字,多與器皿有關,如:盆、盤、盂等。
板書:
教授:小篆的皿,上面是容器,這是它的座,器皿的皿字。這也是很容易看出來的象形文字。看下一個字,接著讀:
學生讀誦:匚ㄈㄤ。甲文。匚,橫視成「凵」,是一個方筐的象形。
備註:《說文》:「受物之器。象形。」段注:「此其器葢正方。文如此作者,橫視之耳。直者其底。橫者其四圍。右其口也。」
匚是部首字,凡由匚組成的字,多與器具有關,如:匱、匣、匡等。
教授:這個字也很容易看出來,只是他把它豎起來,你把它橫過來看,就是一個筐子,放東西的、方方的一個筐子。接下來看「豆」:
學生讀誦:豆ㄉㄡˋ。甲文金文 豆小篆。豆是盛食物器具的象形。甲文像器中盛有食物,金文、小篆是從甲文演變而來。
備註:《說文》:「古食肉器也。象形。」
典籍所見:(1)假借為豆類的總稱。《廣雅.釋草》:「大豆尗也,小豆荅也。」(按:段注尗下曰:「尗豆古今語。」古時稱尗,後世稱豆。)(2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