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谢谢! 张金智 山东省环境保护厅 电话:0531邮箱:163.com 新浪微博:@六朝松2011 *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2014年4月2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修订通过,2015年1月1日起施行) 全国人大委员长张德江说: 《环境保护法》是环境领域的基础性、 综合性法律。全国人大常委会针对当前 环境保护领域的共性问题和突出问题, 着重健全保护环境的体制机制,完善 防治污染的法律规范,对环境保护法 进行了全面修订。 基本定位 顶层设计 回应期盼 汇聚共识 史上最严 环境保护法 强化了政府的环境保护责任 赋予环保部门更大的执法权 确定了环境保护基本国策的法律地位 明确了构建环境保护大格局的要求 确立了若干新的法律制度 对环保监管者提出了约束性要求 重要法条解读 强化了政府的环境保护责任 梳理一下,新法确定的政府环境保护职责包括22项: 1、负总责。对本行政区域的环境质量负责。(第六条第二款) 2、加大投入。提高财政资金的 使用效益。(第八条) 3、环保宣传。加强环境保护宣 传和普及工作,鼓励基层群众性 自治组织、社会组织、环境保护 志愿者开展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 环境保护知识的宣传,营造保护 环境的良好风气。(第九条第一 款) 4、奖励。对保护和改善环境有 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 (第十一条) 5、环保规划。将环境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使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第十三条第一款,第四条第二款) 6、制定标准。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地方的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第十五条第二款和第十六条第二款) 7、环境资源承载能力。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或者委托专业机构,对环境状况进行调查、评价,建立环境资源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第十八条) 8、跨区域协调。国家设立的跨行政区联合防治协调机制以外的,其他跨行政区域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防治,由上级人民政府协调解决,或者由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协商解决。(第二十条第二款) 9、绿色考核。将环境保护目标 完成情况纳入对本级人民政府 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 部门及其负责人和下级人民政 府及其负责人的考核内容,作 为对其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 (第二十六条) 10、接受人大监督。每年向本级人 民代表大会或者人民代表大会常务 委员会报告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 标完成情况,对发生的重大环境事 件应当及时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 务委员会报告,依法接受监督。 (第二十七条) 11、限期达标计划。采取有效措施, 改善环境质量。未达到国家环境质量 标准的重点区域、流域的有关地方人 民政府,应当制定限期达标规划,并 采取措施按期达标。(第二十八条) 12、生态保护。对具有代表性的各种类型的自然生态系统区域,珍稀、濒危的野生动植物自然分布区域,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域,具有重大科学文化价值的地质构造、著名溶洞和化石分布区、冰川、火山、温泉等自然遗迹,以及人文遗迹、古树名木,应当采取措施予以保护,严禁破坏。(第二十九条第二款) 13、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应当加强对农业环境的保护,促进农业环境保护新技术的使用,加强对农业污染源的监测预警,统筹有关部门采取措施,防治土壤污染和土地沙化、盐渍化、贫瘠化、石漠化、地面沉降以及防治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水体富营养化、水源枯竭、种源灭绝等生态失调现象,推广植物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县级、乡级人民政府应当提高农村环境保护公共服务水平,推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第三十三条) 14、海洋环保。沿海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海洋环境的保护。(第三十四条) 15、生活垃圾管理。组织对生活废弃物的分类处置、回收利用。(第三十七条) 16、清洁能源。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推广清洁能源的生产和使用。(第四十条) 17、总量指标落实。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分解落实国务院下达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第四十四条第一款) 18、应急。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企业事业单位,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做好突发环境事件的风险控制、应急准备、应急处置和事后恢复等工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环境污染公共监测预警机制,组织制定预警方案;环境受到污染,可能影响公众健康和环境安全时,依法及时公布预警信息,启动应急措施。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结束后,有关人民政府应当立即组织评估事件造成的环境影响和损失,并及时将评估结果向社会公布。(第四十七条)19、农业环保指导。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农业等有关部门和机构应当指导农业生产经营者科学种植和养殖,科学合理施用农药、化肥等农业投入品,科学处置农用薄膜、农作物秸秆等农业废弃物,防止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综合交通运输与智能交通重点专项实施方案1.0-提交综合处版.pdf VIP
- 工程交接记录.docx VIP
- 2023年四川省公需科目(数字经济与驱动发展)考试题库及答案.docx
- 变形缝安装施工方案.docx VIP
- 2025年最新版个人征信报告(含水印)模板【可修改】 .pdf VIP
- 爱登堡电气原理图及代号说明EDVF23.pdf VIP
- 20240412-西部证券-爱柯迪-600933-首次覆盖报告:新能源中大件扩张周期,全球化战略开启新篇章.pdf VIP
- 物联网技术与应用(高职物联网相关专业)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pptx VIP
- 热烈庆祝八一建军节建军98周年专题.pptx VIP
- 卫生监督协管试题库.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