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学基础知识.ppt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药有个性之专长, 方有合群之妙用。” 方 剂 《五十二病方》 内科:癫痫,癃闭 外科:金伤、痈、疽、痔、瘿 妇科:子痫 儿科:惊风 药物疗法:方283首,药247种,剂型以丸剂为主 非药物疗法:砭法、灸法、药浴法、熏蒸法 《黄帝内经》-方13首,剂型:汤、丸、散、膏、丹、酒 《伤寒杂病论》-方314首,“方书之祖” 《神农本草经》-“君臣佐使” 晋·葛洪《肘后备急方》 唐·孙思邈《千金方》 “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 宋·《太平惠民和济局方》-方788首,第一部政府编制的成药药典 宋·薛己《内科摘要》 金·《伤寒明理论药方论》-开方论之先河 明·陈自明《外科精要》 明·《普济方》-方61739首 王绵之 1.组方原则 -“君、臣、佐、使” “主病之为君, 佐君之为臣, 应臣之为使。” 君药-主药,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臣药-辅药,辅助君药加强疗效,对兼病或兼证起治疗作用的药物 3)佐药 -协助君、臣药加强治疗作用;(辅佐) -消除或缓解君、臣药的毒性或烈性;(佐制) -反佐药,根据病情需要,用与群药性味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 “相反相成” “相反相成” ——两个看起来是相反的事物,实际上是互相依赖,互相促进的。指相反的东西有同一性。? -辨证思维,事物的两面性 《汉书》:“仁之与义,敬之与和,相反而皆相成也。” ——两种性味相反的中药配合应用,治疗上起到既相互制约,又相互辅佐的作用。 左金丸:黄连(寒性药)+吴茱萸(热性药)-肝火旺盛(胃脘胀痛、口苦吞酸) 黄连+肉桂-虚火上炎引起心悸、失眠 人参+大黄-正气虚又有实热 4)使药 -引经药,能引方中诸药直达病所的药物 病在肝-引药入肝 病在上-轻清上扬,引药上行 -调和药,具有调和方中诸药作用的药物 麻黄汤 功用: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 麻黄-君药,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桂枝-臣药,辅助麻黄解表,增强发汗力量 杏仁-佐药,降利肺气 (与麻黄配伍,一宣一降,增强宣肺平喘功效) 甘草-佐使药——制约麻黄、桂枝发汗太过 调和药性 四君子汤 功用:补气健脾——脾胃气虚 人参-君药 白术-臣药(健脾效果不如人参且补气力弱) 茯苓-佐药,渗湿利尿,健脾安神(脾喜燥而恶湿) 甘草-使药,引导诸药直达病所 2.组成变化 (1)药味增减-臣药、佐使药的变化 佐使药的加减-主证不变,治疗次要兼证 臣药的增减-改变方剂的的功效 三拗汤(麻黄汤-桂枝)-风寒犯肺咳喘(恶寒鼻塞声重,头痛目眩,四肢疲倦,咳嗽痰多,胸闷气短。) 麻黄加术汤(麻黄汤+白术)-痹证初起 (2)药量增减 组 成 功 效 主 治 小乘 气汤 大黄 四两 枳实 三枚 厚朴 二两 泻火 通便 热结 便秘 厚朴 三物汤 大黄 四两 枳实 五枚 厚朴 八两 行气 除满 气滞 腹胀 (3)剂型变化 ——药力大小与峻缓、病情轻重与缓急 人参汤-脾胃虚寒较重,病势较急 理中丸-脾胃虚寒较轻,病势较缓 二、方剂的剂型 1.汤剂(煎剂) -内服用 特点:吸收快,迅速发挥疗效,便于加减 临床应用最广泛的剂型 2.丸剂 特点:吸收缓慢,药力持久,节省药材,服用、携带、贮存方便 ——慢性、虚弱性疾病;急救 蜜丸、水丸、糊丸、浓缩丸 蜡丸、微丸、滴丸 3.散剂 内服:细末、粗末 外用:外敷疮面、吹喉(冰硼散、锡类散) 特点:吸收快、制作简单、便于携带、节省药材 4.膏剂 内服:流浸膏、浸膏、煎膏 外用:软膏剂、硬膏剂 特点:使用方便、药效较快 5.酒剂 特点:便于保存,内服或外用 多用于补益剂、祛风通络剂 6.丹剂 内服:丸剂或散剂(药品贵重或药效显著) 外用:矿物药,常用于外科 7.茶剂 8.露剂 冲剂 片剂(泡腾片、口含片) 针剂(注射剂) 气雾剂、胶囊剂、条剂(药捻)、线剂(药线)、搽剂、栓剂(坐药或塞药)、糖浆剂、口服液、灌肠剂

文档评论(0)

jsntrgzxy0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