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世界近代史复习概要(增订精细版)
一 思想解放运动
1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文艺复兴运动是14—17世纪正在形成中的资产阶级在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名义下发起的弘扬资产阶级思想和文化的运动。发生在14世纪至17世纪,发源于佛罗伦萨,后扩展至欧洲各国。带来一段科学与艺术革命时期,宣传人文精神,揭开了近代欧洲历史的序幕,被认为是中古时代和近代的分界。
人文主义:文艺复兴时期主要的社会思潮,以人为衡量一切事物的标准,是资产阶级反封建、反神学的思想武器。核心是反对神权,提倡人权;反对神性,提倡人性;反对封建特权,提倡自由平等;反对教会蒙昧主义,提倡发展文化教育;反对封建割据和外族入侵,主张中央集权和民族独立。
文艺复兴前三杰(文坛三杰 文艺复兴三颗巨星):意大利是人文主义文学的发源地,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是文艺复兴的先驱者. 但丁在文学、美术、音乐、政治、天文、地理、历史、和哲学等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以长诗《神曲》留名後世,大胆谴责贵族和教会的统治,反对蒙昧主义;强调人的价值和理性,赞美现实生活;反对封建统治的残暴专横。 彼特拉克意大利的著名诗人和学者。他终身在文学和思想战线上进行着反对宗教禁欲主义的斗争。他把自己的文艺和学术思想总称为人学或人文学,以和神学相对立,热心提倡古典学术的研究,故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 薄伽丘散文作家兼诗人。早期著作几乎都是叙述爱情胜利和痛苦的诗歌和传奇。最著名的著作是《十日谈》,故事中揭露了和讽刺教会贵族的糜烂生活,赞美市民群众。
文艺复兴后三杰(艺术三杰): 16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绘画艺术臻于成熟,其代表画家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 达?芬奇:雕刻家、建筑师和画家等。人称完美主义者、天才,代表作《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作品超越了宗教题材的画作,用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表达了人们对真理、正义的热爱与追求。
米开朗琪罗:雕塑家、画家、建筑家和诗人。艺术创作特点是强健雄浑,刚毅豪迈,多以雕塑人物为中心,展示了人体魁伟健壮之美。代表作《大卫》、《创世纪》、《末日审判》体现了他内心蕴藏着的反抗与斗争精神和人文主义思想。
拉斐尔:画家和建筑家。其代表作是关于圣母的系列画像,《草地上的圣母》、《花园里的圣母》和《西斯廷圣母》等。他博采众长,融合了意大利艺术的精华,把绘画艺术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峰。 “画圣”,是整个文艺复兴时期最受大众欢迎的画家。
马基亚维利与《君主论》中世纪晚期意大利新兴资产阶级的代表,主张结束意大利在政治上的分裂状态,建立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君主论》中认为共和政体是最好的国家形式,但又认为共和制度无力消除意大利四分五裂的局面,只有建立拥有无限权力的君主政体才能使臣民服从,抵御强敌入侵。他强调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权术政治、残暴、狡诈、伪善、谎言和背信弃义等,只要有助于君主统治就都是正当的。后人称为“马基雅维利主义”。
托马斯·莫尔与《乌托邦》:欧洲早期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创始人,才华横溢的人文主义学者和阅历丰富的政治家。曾当过律师 、国会议员、财政副大臣、国会下院议长、大法官。因反对亨利八世兼任教会首脑而被处死。三百多年后,被教皇册封为圣人。莫尔说,“乌托邦”是南半球的一个岛国。在那里,社会的基础是财产公有制,人们在经济、政治权力方面都是平等的,实行按需分配的原则。在社会主义史上第一次提出了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的问题。批判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代新生的资本主义关系,描写了人民的痛苦。
2宗教改革
宗教改革:基督教在16至17世纪进行的一次改革,是资产阶级披着宗教外衣的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矛头对准罗马教会对欧洲的大一统神权统治,要求通过改革建立适应于民族国家发展的“民族教会”或适应于资产阶级兴起需要的“廉价教会”。推动了基督教的现代化,而非否定宗教本身。改革代表人物马丁路德、加尔文及慈运理等人,以及发展出来的新教教派。
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在威登堡大学教授《圣经》时发现,“义人必因信得生”。 1517年万圣节张贴九十五条论纲,反对赎罪券、买卖圣职。两周后传遍全德国,四周后各种译文传遍全西欧,点燃了德国人民反对教会的烈焰,教皇下令革除教籍。其思想核心是“因信称义”, 唯以《圣经》为权威,每个人都可以凭借自己的虔诚信仰得到拯救;提出“信徒皆为祭司”,否定了教皇和教会作为上帝代言人的特权地位;主张建立一个廉洁的教会和民族的教会。1555年,《奥格斯堡和约》承认诸侯有权决定臣民的宗教信仰,路德教取得了合法的地位。
加尔文宗教改革:曾在日内瓦治理教会二十三年,使它成为新教的中心。加尔文主张“先定论”,即人得救与否完全是神所预定的,但又不赞同宿命论;相反的,他认为虔诚的信仰与完美的德行是每一个将要得救的基督徒的义务,他们应该在世间努力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