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金融危与中国经济.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亚洲金融危机与中国经济 林毅夫 刘明兴 东亚各国自八十年代中期以来,相继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结构改革措施,与之相伴的则是国际资本的持续流入。与拉美国家不同的是,东亚各国的储蓄和投资倾向较高,外向型的发展战略又使其能以低廉的成本获取先进的技术,从而在八十年代末到金融危机发生以前的近十年的时间中,除菲律宾外其余各国均保持了快速的经济增长。但1997年部分东亚国家在多年来持续经济增长的情况下,经济和金融系统突然出现崩溃,名义汇率大副度贬值,而台湾、新加坡、香港和中国大陆却有效地抵御了这场危机。在本文中,我们打算重点讨论东亚危机的产生和中国大陆经济避免了这场危机的原因,以及从东亚危机中中国应该吸取的经验教训。 一、东亚各国的经济绩效与危机的肇因 (一)危机前后东亚各国的宏观经济绩效 1.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 东亚国家的经济增长在过去十年中曾经有着不同寻常的表现,这种增长的绩效虽然为金融危机所中断,但与发生危机的五个国家相比,新加坡、台湾和中国大陆的经济仍然维持了持续的增长。在东亚没有发生危机的国家和地区中,台湾的增长在九十年代表现得十分平稳,中国大陆的增长绩效虽在东亚各国中最为突出,但其波动幅度也较大。除台湾以外,多数国家均在不同程度上存在过热的迹象,特别是在发生危机的五个国家,投资率长期大于储蓄率。除菲律宾外,其余四国的投资率均高达30%以上,菲律宾和台湾的投资率则维持在20-25%之间。而与储蓄率相比,五国的投资率则无一例外的偏高。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大陆除1993年以外,总需求的膨胀并没有带来投资率超过储蓄率,实际上中国大陆的储蓄率一直是东亚国家中最高的。 表1,东亚各国经济绩效比较 GGDP INF FGDP INV SAV CA RER DGDP SREV 中国大陆 10.92 16.47 -1.01 39.94 40.5 0.8 4.9 16.81 28.8 台湾 6.08 3.62 -1.39 22.92 26.54 2.9 -7.0 10.45 21.57 印度尼西亚 10.71 9.38 1.58 31.26 28.22 -2.9 17.5 59.75 175.46 韩国 8.21 5.2 0.36 37.17 34.45 -2.5 11.1 22.17 142.91 马来西亚 9.09 4.18 1.36 41.82 35.42 -6.4 19.9 39.92 31.97 菲律宾 4.97 8.53 0.63 23.43 18.94 - 4.6 38.9 55.13 85.77 泰国 7.77 5.58 1.93 41.2 33.45 -7.2 20.0 39.05 104.46 续表1 BLG PER NPL STA ROEI LEV 台湾 10.73 n.a 3.9 2.09 n.a 0.82 印度尼西亚 22.33 25-30% 12.9 0.86 -9 1.95 韩国 18.51 15-25% 8.4 1.45 -2 3.47 马来西亚 24.15 30-40% 9.9 1.23 3 0.91 菲律宾 40.21 15-20% 14.0 1.48 -9 1.13 泰国 22.88 30-40% 13.3 1.65 -8 2.01 注:表1中数据除STA、RER、NPL、PER、ROEI、LEV外,其余均为1994年到1996年的平均值。 各项指标名称缩写的具体含义及其来源如下, GGDP:GDP的增长率;CA:经常性项目余额占GDP的平均比重;INF:通货膨胀率;INV:投资率;SAV:储蓄率;DGDP:外债占GDP的比重;SREV:短期外债占外汇储备的比重;FGDP:财政预算余额占GDP的比重;BLG:银行对私人部门信贷的增长率;RER:1988到1996年间实际汇率升值幅度;NPL:1996年末银行信贷资产中呆帐所占比例;PER:1997年末银行体系的不动产风险暴露。 以上指标源于 Corsetti,J.,Penseti,P.and Roubini,N.(1998a,1999)。 STA:1990-1996年股票市场回报率的标准差平均值,源于Kaminsky, G. L. 和 Schmukler, S. L.(1999)。 ROEI:1992到1996年企业资本回报率与借款利息差额的平均值;LEV:1988到1996年上市企业的财务杠杆率。这两个指标源于 Pomerleano, Mich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yanrlun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