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 济医附院 杨秀英 内容提要 第一节 关于变态心理学 第二节 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及其区别 第三节 常见异常心理的症状 第四节 常见精神障碍 第五节 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 第六节 关于健康心理学 第七节 心理不健康状态的分类 第八节 压力与健康 一、概念 变态心理学,也称异常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是研究异常的心理现象与行为活动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原因及其规律的科学。 也就是研究人类各种心理活动,包括认识活动、情感活动、动机和智力,意志活动及人格特征等方面的异常表现及其原因;对这些异常进行分类和解释,阐明心理异常的发生,发展,转归的原因和规律;并把这些科学知识应用于实际。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有正反两个方面,人的心理也不例外。 13.47/00 正常心理 异常心理 第一节 关于变态心理学 万事万物皆有正反方面,人的心理也不例外。 13.47/‰ 正常心理 异常心理 有精神障碍的人,心理活动并非全是异常 (如:人格有异常并伴有思维障碍,但感知觉可能正常) 变态心理学中的名词(1) 变态心理学:是研究异常的心理现象与行为活动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原因及其规律的科学。 心理异常:是在大脑生理生化功能障碍和人与客观现实关系失调的基础上产生的对客观现实的歪曲的反映。 泛化:当某一反应与某种刺激形成条件联系后,这一反应也会与其它类似的刺激形成某种程度的条件联系。这一过程称为泛化。 自知力:又称为领悟力或内省力,是指病人对自己精神疾病的认识能力,精神病缺乏自知力。 变态心理学中的名词(2) 自杀行为:有意识地自愿地结束自己生命地行为称自杀行为。 变态心理症状:是不健全的人脑对客观现实的歪曲反映,大脑反应是个能动过程,它可能反应出客观世界不存在的东西。 定向力障碍:定向力指个体对时间、地点、人物和自身状态的认识能力,是判断意识障碍的重要标志之一,是指患者对时间空间和人物 误认和错误定位。 第一节 关于变态心理学 变态心理学的对象 学科简史 第一单元 变态心理学的对象 1、研究对象:异常心理、异常行为: 2、与精神病学的区别: 变态心理学重点研究异常心理的发生原因与表现特征。 精神病学重点研究异常心理的诊断、治疗和预防。 第二单元 学科简史 一、对心理异常现象的早期关注 1、公元前400年,希波克拉底提出“体液说”,认为心理异常是因为有害体液流入大脑所致。 2、公元5世纪-17世纪,宗教思想占绝对优势,心理异常被认为是“魔鬼附体”。(以鞭打、火烧、禁闭、捆绑驱鬼) 3、文艺复兴,自然科学的发展,人们再一次把心理异常和大脑功能联系起来。 4、17世纪中叶开始,神经科学进一步发展,心理与脑的关系进一步明朗。 a.把心理异常现象和大脑的功能联系起来。 例如:1861布罗卡大脑额下回---语言运动功能就会丧失。 b.促使人们用唯物的思维对待心理异常的问题。 例如:帕斯德对身体疾病提出的“细菌理论” 5、19世纪末-20世纪初,唯物主义的思想占据上风。 二、对心理异常现象的现代说明 (一)精神分析理论的解释 (二)行为主义的解释 (三)存在—人本主义的解释 通常我们认为,人的行为、活动都是有意识的:吃饭、穿衣、上学,交友。但弗洛伊德认为人的行为不仅仅是受意识支配的,还有一部分是受意识以外的东西支配的,那就是无意识。因此他把人类的心理活动分为三大部分。 意识(consciousness) 前意识(preconsciousness) 无意识(unconsciousness) (表面遗忘,实际在积蓄能量) ↑↓ =======心理冲突=======心理异常 (早年较大的生活事件和创伤) 调控 调控 (五)心理防御机制 心理防御机制(mental defense mechanism): 是指自我在寻求表现的本我冲动与否定它们的超我要求之间的日常冲突中,用来保护自身,维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