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得水》:知识分子悲喜剧.doc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驴得水》:知识分子悲喜剧   从话剧到电影,《驴得水》是严肃题材的一次胜利。这部让人看着看着就笑了,笑着笑着又想哭的作品,让多数观众都敏感地觉察到了,它是在用喜剧的形式讲一个悲剧――核心是文化人的命运。学者解玺璋将话剧版《驴得水》喻为“像地火在地下运行,突然喷薄而出,一鸣惊人”。中国知识分子在这部剧中被解析得淋漓尽致、痛彻心扉。   四个老师和一头驴的价值坚守   2009年初,周申和朋友吃饭的时候聊出一个故事:一个缺水的地方,有个学校养了一头驴挑水,可谁都不愿意出养驴的钱,于是校长便将这头驴虚报成了一位名叫“吕得水”的教师,用“吕得水老师”的工资来养驴;当上级领导来检查,要见这位吕老师的时候,大家只能编造各种借口搪塞。   饭局上众人只是随性一聊,并没有当回事儿,但之后周申马上意识到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故事题材,便与创作伙伴刘露一起讨论,并决定以此事件为开头,将其拓展成了一个电影大纲的规模。“那时我们都认为‘驴得水’是一个更适合电影的故事,因为当时的故事里会出现很多孩子和一头驴,这在话剧舞台上是很难以写实风格表现的。”周申说。   后来,话剧《驴得水》在票房上的火爆表现,被人拿来作为一个成功的商业案例研究。紧接着,电影版横空出世。   四个知识分子,立志改变中国农民的“贫、愚、弱、私”,千里迢迢从北平来到一个穷山沟里支教,领着微薄的政府薪水,勉强建了一所民办小学,然而教学经费入不敷出,多亏有第五个“老师”――“驴得水”的空饷可吃。其实,此地极度干旱缺水,这是专门为大家挑水的一头驴,校长为了增加收入,把这头驴报了一个老师的名额。   为了表示公平、公开、民主,每学期期末,大家都要开会讨论“驴得水”老师的工资使用情况。然而,会议开到一半,收到了教育局的电报,上面派下一个领导来视察,要求各位老师,尤其是“驴得水”老师立刻做好迎接检查的准备。   就在所有人都担心丑事即将败露的时候,一个神奇天才的出现拯救了大家,然而谁能料到真正的麻烦才刚刚开始……   电影《驴得水》将故事背景放在抗战中的上世纪40年代初。四位老师,是四个文化人,基本代表了文化人的四种形象、四种风格。孙恒海是三民小学校长兼国文老师,学校的权力人物,为了保住学校并发展当地教育,他周旋于上级领导与下级同事之间,用妥协与牺牲来换取生存;张一曼是会计兼数学老师,外在风情万种内里单纯如一,一个追求自由的女性,却在一个不尊重女人的环境中受尽屈辱;裴魁山是教导主任兼历史老师,这个角色很有意思,他的形象如同历史一样翻脸不认人;周铁男是自然科学老师,教着最不受重视的课程,有着男孩式的盲目与天真,想要凭借自己薄弱的力量来捍卫道德的底线,但却在子弹擦脸而过的热度震慑下,弯下了膝盖。   三位男老师中,周铁男最让人心疼。他穿着整洁的衣服,不像其他二位男老师那样,有着不同程度的猥琐,是个气质安静的人物,但只要遇到不公平的事情,第一个挺身而出的总是他。周铁男代表了几个时代以来人们对知识分子形象的一种理想化想象。大家会不约而同地认为,能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保持优雅洁净生活姿态的,是真正的知识分子;能在邪恶黑暗的环境中,用自己内心微弱之光燃起公众希望的,是真正的知识分子;能在谎言遍地勇敢揭穿皇帝新衣的,是真正的知识分子……这些,周铁男都做到了,但真正的知识分子在坏时代,是没有好运的。   周铁男在惊觉自己逃脱了特派员的子弹后,弯膝跪地抱住特派员的大腿,只求活下去,让人心头凛然,也使得观众无力对周铁男的做法有批评之心,因为不忍,不能,当知识分子的命运只剩下“活着”这两个字的时候,没人有资格要求他们继续当烈士。   知识分子何时、如何就不再有底线了?   周申说:“它的主旨从探讨体制变为探讨人性――探讨知识分子的命运以及我们每个人的底线;或者说我们是在探讨:我们是何时、如何就不再有底线了?我们曾经有过底线么?中国的知识分子曾经有过任何共同坚守的底线么?――这一主题显然更贴合我们自己的生活,更能燃起我们的创作热情。”   电影里的民国小学,构成了一个小社会。特派员和铜匠的闯入,打破了这个小社会的宁静。特派员带来了权力与金钱,铜匠则带来不安与动荡。这两个人把学校搅得天翻地覆,也恰恰验证了知识分子与官僚阶层和底层人打交道时的软弱与无力。   老师们没有别的追求,只想招到更多一点的学生,把校舍扩大一点,能按时拿到薪水。他们虚构了一头驴子冒充老师来领取一份经费,但这只是理想主义旗帜上沾染的一点小瑕疵,这个瑕疵因为特派员与铜匠的介入,变成了一个时代的荒诞――不允许有理想的存在,哪怕是远在偏僻一隅的小学校。   民国小学校是一个密闭环境,在这个密闭环境下,人性的多变与阴暗得到了充分的曝光,但最后,几位老师在经历了一番精神上的凌辱与折磨之后,内心之光还是战胜了外部环境的残酷。一切

文档评论(0)

lmother_lt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