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文言文中的倒装句 温州十四高级中学 陈茅 现代汉语中句子成分: 句子有六个成分:主语、谓语、宾语、补语、定语、状语 (主语:双下划线;谓语:单下划线;宾语:波浪线;定语:括号();状语:中括号[];补语:单书名号) 倒装句1 所谓的倒装句,是相对于现代汉语语法中句子成分的排列顺序而言的。 倒装句2 在主要成分的基础上,如果我们想把这句话写的更好的话,就会加上修饰用的句子成分。 所谓的宾语前置 现代汉语中,宾语一般位于谓语的后面,表示动作承受的对象。例如:我打人;我爱你;蜜蜂采蜜…… 1.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这类宾语前置,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宾语必须是代词;二是必须是否定句,由“不”、“未”、“毋”、“莫”等否定词表示在这种情况下,代词宾语要放在动词之前和否定词之后。 例如:《硕鼠》:“三岁贯汝,莫我肯顾”“莫我肯顾”应理解成“莫肯顾我” 2.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文言文中用疑问代词“谁”、“何”、“奚”、“安”等做宾语时往往放在动词的前面 例如:《鸿门宴》:“良问曰:‘大王来何操?’”“何操”应理解为“操何” 3.介词宾语前置 在现代汉语中,介词后面跟着宾语,组成介宾结构,用来修饰动词谓语在文言文中,介词宾语往往置与介词之前,形成一种倒置的现象。例如:《岳阳楼记》:“臆!微斯人吾谁与归?”“谁与归”应理解为“与谁归” 介词宾语前置的情况除了第一种情况外,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方位词、时间词作宾语时,有时也前置;例如:“业文南向坐”(《史记.项羽本记》)意思是“业文面向南坐”。 4.普通宾语前置 在一般性的宾语前置中,大家要注意语感。 “沛公安在?”(《史记.项羽本记》) “余是以记之,以俟观人风者得焉”(柳宗元《捕蛇者说》) “时人莫之许也”(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韩愈《师说》) 有时,还可以在前置的宾语前加上一个范围副词“唯”,构成“唯......是......”的格式如:“唯利是图”、“唯命是从”等。 分析下列倒装句,并做上标志: 古之人不余欺也。 (苏轼《石钟山记》)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大王来何操? (司马迁《鸿门宴》) 沛公安在? (司马迁《鸿门宴》) 子何恃而往? (彭端淑《为学》) 微斯人,吾谁与归? (范仲淹《岳阳楼记》) 不然,籍何以至此? (司马迁《鸿门宴》)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不知句读,不解惑)(韩愈《师说》) 唯利是图(图利) 定语是名词性词语的修饰成分,根据现代语法特点,定语一般出现在名词性词语的前面。例如“美丽的香格里拉”、“紫色的葡萄”、“亮晶晶的星星”。其中,“美丽”、“紫色”、“亮晶晶”皆是定语,在这里,是形容词作句子成分中的定语成分。 除了形容词能做定语成分,动宾短语也能做句子成分,例如“我爱上了那个在院子里荡秋千的姑娘”、“桌上几张画坏了的素描画”,“在院子里荡秋千的”、“画坏了的”皆是动宾短语,在句子中分别作“姑娘”的修饰词和“素描画”的修饰词,为句子中的定语成分。 在现代汉语里,定语一般都放在中心词的前面,起修饰限制的作用。但在古代汉语里,为了突出和强调定语,有时也会把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这种情况叫做“定语后置”。在译成现代汉语时,一般都应提到中心词前面来。另外,定语后置时,往往在中心词和定语之间加上“之”字,有时也在定语后面加“者”字。 定语后置2 古代汉语倒装句中的定语后置是相对于现代汉语的句子成分的顺序而言的。 现代汉语中: 定语后置3 例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根据现代汉语中的语法顺序: 蚓无利爪牙,强筋骨 相对现代汉语而言,文言文中语法顺序出现这种情况: 蚓无 利 爪牙 , 强 筋骨 1.用“者”结句,形成“中心词+(之/而)后置定语+者”的形式。 例如:“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始得西山宴游记》) 2.用“之”结构,形成“中心词+之+后置定语”的形式,如:“其嵌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 例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3. “中心词+定语” 的形式 这种格式和判断句中的主语直接加表语一样,没有任何语言标志,辨识起来较困难。但这种情况出现很少,曾经选进过中学教材的《西门豹治邺》中有一句:“从弟子女十人所,皆衣缯单衣,立大巫后。”(跟随着十来个女徒弟/跟随的女徒弟有十来个……)这里,“女”是“弟子”的定语,被后置了。如果辨识不清,学生可能理解成“堂弟的子女十来个人……”或“跟着弟弟、儿子、女儿大约十来个人”。 3. “中心词+定语” 的形式 这种格式和判断句中的主语直接加表语一样,没有任何语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