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教案.ppt

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教案.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名师精讲 封建租佃关系产生的原因 (1)土地兼并造成了大量的大土地所有者和无地少地的农民,提供了租佃的基本条件。 (2)农民的反抗斗争使农民对地主和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减弱,有利于租佃关系的产生。 (3)商品经济的发展,土地买卖的加剧,进一步导致人口的流动。 (4)生产力的发展是根本原因。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典例分析 明末思想家顾炎武在《吴中纪事》中指出:“富民有田而贫者多佃之,秋收之后,所得各居其半。”这反映了当时农村经济中的主要经营方式是(  ) A.千耦其耘式经营 B.田庄式经营 C.自耕农式经营 D.租佃式经营 解析:题干中“富民有田而贫者多佃之,税收之后,所得各居其半”指的是贫农租佃富者之田,收入各得一半,这反映的是租佃式经营,故D项正确。 答案:D 2 3 4 5 1 1.与成语“井井有条”“井然有序”等相关的土地制度是 (  ) A.井田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封建土地所有制 解析:井田制是土地国有制度,它形似井字,条理有序,与材料符合,故选A项。 答案:A 2 3 4 5 1 2.中国封建社会出现“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A.贵族、官僚及豪强霸占良田 B.封建土地制度的存在 C.政府采取不抑兼并的政策 D.地权和劳动者的分离 答案:B 2 3 4 5 1 3.据史料记载,北魏初年“州郡之民,或因年俭流移,弃卖田宅,漂居异乡,事涉数世”,后来却纷纷“返旧墟”。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当时统治者实行了(  ) A.编户制 B.均田制 C.租庸调制  D.征役制 解析:均田制的实行能给无地的农民以土地,故吸引了大量的流民纷纷“返旧墟”。故选B项。 答案:B 2 3 4 5 1 4.汉唐制定土地法规,限制私有大土地的发展,宋代一改此法,“不抑兼并”。据此可知宋代(  ) A.中央集权弱化 B.流民问题严重 C.土地兼并缓和 D.自耕小农衰退 答案:D 2 3 4 5 1 5.图文探究:围剿公田 这幅漫画描述的是中国古代井田制瓦解的过程。井田制把耕地划分为一定面积的方田,周围有疆界,中间有水沟,阡陌纵横,像一个井字。春秋时期,井田制开始走向崩溃,战国时期,代之而起的是多种形式的土地私有制。 (1)结合图文信息,分析导致“围剿公田”现象出现的主要因素。 (2)取而代之的土地私有制主要有哪几种形式? 2 3 4 5 1 参考答案:(1)春秋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春秋时期各国进行税制改革,促使土地逐步由国有向私有转变,井田制逐步瓦解。 (2)君主私有土地、地主私有土地和自耕农私有土地。 当堂检测 合作探究 自主预习 当堂检测 合作探究 自主预习 当堂检测 合作探究 自主预习 当堂检测 合作探究 自主预习 当堂检测 合作探究 自主预习 当堂检测 合作探究 自主预习 当堂检测 合作探究 自主预习 当堂检测 合作探究 自主预习 当堂检测 合作探究 自主预习 当堂检测 合作探究 自主预习 当堂检测 合作探究 自主预习 当堂检测 合作探究 自主预习 当堂检测 合作探究 自主预习 当堂检测 合作探究 自主预习 当堂检测 合作探究 自主预习 当堂检测 合作探究 自主预习 当堂检测 合作探究 自主预习 当堂检测 合作探究 自主预习 当堂检测 合作探究 自主预习 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废井田,开阡陌 1.井田制的形成 商周时期。 2.井田制的特点 井田的土地名义上为国家公有,由周王将土地分封给各级贵族。井田制中“公田”实际上为贵族占有,“私田”是村社成员的份田,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 教材解读阅读教材第7页文本框材料,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井田制的哪些信息? 提示:井田制下有“公田”和“私田”之分;“公田”为贵族占有,“私田”是劳动者的份田;“公田”由得到份田的村社成员集体耕种。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3.土地私有制的形成 (1)开始:春秋时期,大量“公田”被抛荒,部分“私田”逐渐成为使用者的私有土地。 (2)加速:各诸侯国的税制改革,在客观上承认了土地的私有权。 (3)确立: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从法律上废除井田制,对土地私有制给予全面肯定。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多种形式的土地私有制 1.土地私有制的三种形式 (1)君主私有土地:由宫廷有关部门掌管,其收入主要用于君主的私人开支。 (2)地主私有土地:地主的土地有多种来源,土地兼并是地主扩大地产的主要途径。 (3)自耕农私有土地:自耕农个人支配使用的小块土地。自耕农与地主的区别在于他所有的土地规模只限于一家人自己耕种。 误区警示 封建土地所有制≠地主土地私有制:封建土地所有制包括地主土地私有制、国有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三种主要形式。其中地主土地私有制占主导

文档评论(0)

520139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