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二十三章 病毒的感染与免疫第一节 病毒的致病作用一、病毒感染的传播方式水平传播(horizontal transmission)病毒在人群中传播病毒从动物到动物再到人传播经破损的皮肤、黏膜(眼、呼吸道、消化道或泌尿道)直接进入血液循环(输血、机械损伤、昆虫叮咬等)垂直传播(vertical transmission)病毒由宿主的亲代传给子代的传播方式母体的病毒经胎盘或产道传播给子代母体的病毒经产后哺乳传播给子代病毒基因经生殖细胞的遗传等二、病毒感染的致病机制病毒对宿主细胞的致病作用病毒对机体的致病作用病毒的直接作用--对组织器官的亲嗜性与损伤病毒感染的免疫病理作用--诱发免疫应答损伤机体病毒的免疫逃逸--逃避免疫防御、防止免疫激活或阻止免疫应答的发生(一)病毒对宿主细胞的致病作用杀细胞效应(cytocidal effect)杀细胞性感染(cytocidal infection):细胞被裂解死亡主要见于无包膜、杀伤性强的病毒病毒增殖过程中阻断细胞核酸与蛋白质的合成,使细胞新陈代谢功能紊乱,造成细胞病变与死亡病毒大量复制,细胞核、细胞膜、内质网、线粒体被损伤,细胞裂解死亡病毒衣壳蛋白直接杀伤宿主细胞致细胞病变作用(cytopathic effect, CPE)体外试验:细胞变圆、坏死,从瓶壁脱落等稳定状态感染(steady state infection)常见于有包膜病毒病毒在宿主细胞内增殖过程中,不阻碍细胞代谢,不破坏溶酶体膜,以出芽方式释放子代,其过程缓慢,不会使细胞立即溶解死亡①细胞融合病毒扩散的方式之一促使细胞释放溶酶体酶结果:多核巨细胞、合胞体②细胞表面出现病毒基因编码的抗原成为细胞免疫攻击的靶细胞包涵体形成包涵体(inclusion body):受病毒感染的细胞内,用光镜可看到与正常细胞结构和着色不同的圆形或椭圆形斑块病毒颗粒的聚集体病毒增殖留下的痕迹病毒感染引起的细胞反应物细胞质内(痘病毒、狂犬病病毒、RSV)/细胞核内(HSV、CMV、腺病毒)/两者都有(麻疹病毒)嗜酸性/嗜碱性细胞凋亡(apoptosis)促进病毒释放、但也限制了细胞生产的病毒体的数量基因整合与细胞转化细胞转化:增殖变快,失去细胞间接触抑制;与肿瘤形成密切相关基因整合逆转录病毒HBV(乙肝病毒,逆转录DNA病毒)由病毒蛋白诱导发生(二)病毒感染的免疫病理作用抗体介导的免疫病理作用细胞表面出现病毒基因编码的抗原--Ⅱ型超敏反应病毒抗原-抗体复合物--Ⅲ型超敏反应细胞介导的免疫病理作用细胞内寄生--Ⅳ型超敏反应病毒蛋白与宿主蛋白存在共同抗原决定簇--自身免疫性疾病致炎性细胞因子的病理作用休克、DIC、恶病质等免疫抑制作用(三)病毒的免疫逃逸常见病毒免疫逃避机制(viral mechanisms of escape of immune responses)免疫逃避机制病毒举例及作用方式细胞内寄生所有病毒皆为严格细胞内寄生,通过逃避抗体、补体及药物作用而发挥逃避免疫机制的作用抗原变异HIV、甲型流感病毒高频率的抗原变异使得免疫应答滞后抗原结构复杂鼻病毒、柯萨奇病毒、ECHO病毒等型别多,抗原多态性致使免疫应答不力损伤免疫细胞HIV、EB病毒、麻疹病毒等可在T或B细胞内寄生并导致宿主细胞死亡降低抗原表达腺病毒、CMV可抑制MHC-Ⅰ转录、表达病毒的免疫增强作用登革病毒以及其他黄病毒再次感染,因机体内预先存在或经胎盘获得中和抗体能促进游离的病毒进入单核细胞内,并大量增殖,导致病毒血症及病毒-抗体复合物形成,继之大量细胞因子及血管活性因子释放,导致登革休克综合征三、病毒感染类型在机体内播散程度局部感染全身感染有无临床症状隐性感染显性感染感染的过程及滞留的时间急性感染持续性感染潜伏感染慢性感染慢发病毒感染宿主基因背景免疫状态年龄个体的一般健康状况病毒病毒株病毒剂量感染途径其他影响免疫应答的因素局部感染(local infection)/表面感染(superficial infection)病毒侵入机体后,只在入侵部位感染细胞局部播散全身感染(systemic infection)从入侵部位局部增殖经血流或神经系统向全身或远离入侵部位的器官播散病毒血症(viremia):病毒进入机体血液各种主要病毒感染的发病(显性感染)率病毒发病(显性感染)率天花病毒、麻疹病毒、VZV~100%流感病毒甲型和新亚型流感病毒发病率高腮腺炎病毒~80%风疹病毒60%~70%狂犬病病毒30%~100%HSV潜伏感染HIV10%~15%EBV~10%初感染年龄组HAV~5%HBV2%~3%脊髓灰质炎病毒1%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0.33%隐性病毒感染(inapparent viral infection)/亚临床感染(subclinical viral infection)病毒进入机体不引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全套课件-(2).ppt VIP
- Q_SY 10016-2023 数据湖管理规范.pdf VIP
- 第5课 动荡变化中的春秋时期【课件】(共27张PPT)(含音频+视频).pptx VIP
- 05G525 吊车轨道联结及车挡(适用于钢吊车梁).pdf
- GNSS测量 GNSS测量 RTK线路放样1.ppt VIP
- 医院信息数据管理制度.docx VIP
- 2025年申论答题卡(练习标准)打印版 .pdf VIP
- 初二作文范文.docx VIP
- 《课外古诗词诵读》之《 赠从弟》-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教学精选课件(统编版).pptx VIP
- GNSS定位测量 RTK放样 实验实习实训-GPS-RTK点放样.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