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唐代大诗人杜甫曾写了一首诗送给 好友李白。开头四句是这样的: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拟,摹仿。《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本为汉代歌谣。晋人袁山松改变其音调,创制新词,流行一时。鲍照《拟行路难》十八首,歌颂人生的种种忧患,寄寓悲愤。本篇是《拟行路难》十八首中的第四首。 以意逆志——由表及里 一 朗读这首诗歌应该读出怎样一种情感? 悲愤苦闷 二 那么,诗歌直接表现这种情感的词是哪个? 愁 古人写愁,大多不直接说,而是通过意境的渲染和外在的动作来表现的。 我们以前学过许多关于愁的诗歌: 如柳永的“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是通过意境的渲染来写离别之愁的。 辛弃疾的“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是通过外在动作来写愤懑之愁的。 合作探究 请大家用笔划出文中直接写诗人动作的词语?并用四个字概括这些动作所在的诗句? 借酒消愁 悲歌断愁 吞声咽愁 知人论世——深入探究合作探究:造成这些愁的原因是? 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门阀制度,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局面。门阀制度阻塞了寒士的进仕之路,一些才高的寒士自然心怀不平,寒士的不平反映在文学作品中,就成为这个时期文学的一个特色。 鲍照(约414—466)南朝宋文学家。字明远,祖籍上党,后迁于东海(今江苏涟水附近)。他与谢灵运、颜延之并称为“元嘉三大家”,但生平遭遇、创作风格与二人有很大不同。 鲍照出身寒微,自称“家世贫贱”。二十多岁时,在临川王刘义庆门下,因献诗被赏识,擢为王国侍郎。以后担任过太学博士及县令等低级官职。最后任临海王刘子顼参军,在刘子顼举兵叛乱失败时,死于乱军中。世人因此称他为鲍参军。有《鲍参军集》传世。 合作探究:全诗都在写愁,但是开头 却从水写起,怎么理解? 起兴,又叫“兴”。“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咏之词也”。就是说,先说其他事物,再说要说的事物。它一般用在诗章或各节的开头,是一种利用语言因素建立在语句基础上的“借物言情,以此引彼”的艺术表现手法,它有起情,创造作品气氛,协调韵律,确定韵脚和音步,拈连上下文关系等的作用。运用起兴手法还可使语言咏唱自由,行文显得轻快、活泼。 “起兴”示例: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全诗还用到哪些表现手法来写愁的? 动作描写 心理描写 直抒胸臆 读完诗歌,我想,每个同学都有自己心目中的鲍照,下面,请大家用几个词语或几句话说说诗人鲍照在你心目中的形象是怎样的呢? 比较鲍、李的《行路难》 * * 教学目标: ? 1、知识目标:? 了解诗歌的内容,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 ? 2、能力目标: ? 能分析文中表现手法的作用,理解文中大幅渲染愁绪的用意 。 ? 3、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认识怀才不遇者的不幸,珍惜人尽其才的大好时代。 解题: 拟行路难(其四) 泻水置平地, 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 安能行叹复坐愁? 酌酒以自宽, 举杯断绝歌路难。 心非木石岂无感? 吞声踯躅不敢言。 鲍照 诗人用泄水流淌,这一自然现象作为比兴,引出对社会人生的无限感慨,表现了诗人忍辱负重,痛苦矛盾的心情,表达出一股悲愤不平之气。 情感复杂,语言明白晓畅,诗歌时而压抑,时而奔放,将复杂的心路历程表现的曲折婉转。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