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学》-05、生殖.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四章 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殖 一、花的组成及其类型 二、花药的发育和花粉粒的形成 三、胚珠的结构和胚囊的形成 四、开花、传粉与受精 五、种子和果实的形成 六、 被子植物生活史的概述 繁殖的类型 一、花的组成及其类型 禾本科植物的小穗和花 花器官发育研究进展 二、花药的发育和花粉粒的形成 (二)花粉粒的形成过程 (三)花粉粒的结构 (四)雄性不育 三、胚珠的结构和胚囊的形成 (二)胚囊的形成(以蓼型胚囊为例) 四、开花、传粉和受精 (二)传粉 植物适应异花传粉的特征 (三)受精 4.被子植物的双受精现象 双受精的生物学意义 五、种子和果实的形成 (一)种子的发育 (2)单子叶植物胚的发育(以水稻胚为例) (二)胚乳的发育 (三)种皮的发育 (四)无融合生殖和多胚现象 (五)果实的发育和结构 果实的类型 单性结实 (六)果实和种子的传播 六、 被子植物生活史的概述 蕨类植物的无性繁殖——孢子繁殖 梅花 牡丹 菊花 兰花 月季 杜鹃 茶花 荷花 桂花(木犀) 凌波仙子 水仙 风信子 百合 郁金香 报春花 仙客来 倒挂金钟 世界上“第一朵花” —— “孙革花” [中华古果] 花 的 组 成 花的组成 草莓属-草莓 Fragaria ananassa Duch. 草莓聚合果示萼与副萼(宿存)、花托膨大 草莓花纵切,示雌蕊多数离生,瘦果小(左下),右下为:内果皮、种皮及胚 花 托 的 形 态 与 变 化 花萼的形态与变化 两性花与单性花 玉米的雌雄同株 花冠的类型(离瓣花) 花冠的类型(合瓣花) 雌蕊的组成与类型 花的类型及花序 雄 蕊 的 类 型 心 皮 豌豆的豆荚 雌蕊的类型 花 的 类 型 禾本科植物的小穗与花 基因控制花器官形态发生的ABC模型 花药的发育 花药与花粉粒 百合花药(减数分裂) 百合花药(四分体) 绒毡层对花粉粒发育的特殊作用 花粉粒的形状与类型 花粉粒的形态与类型 2-细胞花粉粒的电镜图(绣球百合) 白花丹(Plumbago zeylanica)的雄性生殖单位 (Russell等,1981) 花粉粒的发育和花粉管的形成 雄性不育的类型 生态遗传雄性不育理论的基本原理 雄性不育与杂交育种 杂交水稻的研制 二九南一号不育系和保持系的选育过程 杂交水稻的制种 杂交水稻恢复系的选育 开花 先花后叶、花叶同期与先叶后花 植物的花期 风媒传粉 虫(鸟)媒传粉 风媒花与虫媒花的适应性特征 南瓜、玉米的雌雄同株 垂柳的雌雄异株 雌雄蕊异长花的种内亲和性 子房的类型 油菜的子房上位(下位花) 桃的子房上位 (周位花) 苹果的子房下位 (上位花) 胎座的类型 胚珠的结构 与类型 胚囊的形成 蓼型胚囊图解 胚 囊(雌配子体) 的 类 型 矮牵牛湿柱头图 解 花柱的类型与花粉管通过的途径 受精类型 双受精的过程 双子叶植物胚的发育 单子叶植物胚的发育 核型胚乳 细胞型胚乳 沼生目型胚乳 桂圆的假种皮 小麦种的起源 小黑麦的人工育成 桃的果实发育:真果 苹果果实的发育:假果 南瓜和丝瓜的假果[瓠hu果] 果实和种子的传播(一) 果实和种子的传播(二) 被子植物的生活史 卵器 初生胚乳核 游离核 胚乳 核分裂 产生细胞壁 初生胚乳核 胚乳细胞 伴随核分裂随即产生细胞壁 返 回 突变体的基因表达 花器官特征及图解 1、对花粉母细胞和花粉粒的发育起重要的营养和调控作用。 2、合成和分泌胼胝质酶,使单核花粉粒适时分离而正常发育。 3、合成和分泌识别蛋白并转移到花粉粒外壁上。 4、合成和分泌孢粉素并转移到花粉粒外壁上。 双子叶植物:3 孔(沟)及衍生类型 单子叶植物:单孔(沟)及衍生类型 生殖细胞 营养核 精子1 精子2 营养核 返 回 雄性不育的形态:花药退化型、花粉败育型和无花粉型。 雄性 不育 遗传性的 非遗传性的 细胞核雄性不育 细胞质雄性不育 核质互作型雄性不育 返 回 (如:太谷核不育小麦) 雄性不育作为一个植物性状,必然既受遗传影响,又受生态条件的制约。所谓雄性不育,不过是不育基因在一定的生态条件下的表达,不育基因在足以使其得到表达的条件下表现为不育,反之可育。 何觉民(湖南农业大学): 《生态遗传雄性不育理论与两系杂交作物》 湖南科技出版社 返 回 1763年,德国学者Kolreuter观察到植物雄性不育现象。 1890年,达尔文也报道植物雄性不育现象。 1940年,Owen :玉米雄性不育现象。 1954年,Stephens :高梁的雄性不育现象。

文档评论(0)

yiying6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