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美国的“红歌”
——分析《逃离德黑兰》的主旋律
电影是一门艺术,一门来自于生活的艺术。一个山水作品可以博得众多人的欣赏,一个好的电影可以博得众多观众。艺术是给人欣赏的,如一副山水画,可以让人陶醉于水墨之间;如一个电影,可以让观众产生对某个人的崇拜或者对人物所在部门或者国家的崇拜,使观众产生一种认同感。人民需要艺术,人总是要找到自己所信仰的东西;国家需要艺术,国家把艺术提供给人民来信仰。
2013年在第85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美国总统夫人米歇尔·奥巴马以现场直播的方式在白宫宣布2013年奥斯卡最佳影片奖为《argo》。奥巴马夫人这一具有特殊身份的人物却来到了好莱坞,这不得不使人感到惊奇。Argo原本就是1979年Tony Mendez去伊朗协助6名大使馆人员回国的行动代号,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没有获得最佳导演奖却拿到了最佳影片奖。影片把观众带入到了1979年,原伊朗的“暴君”总统沙阿被人民推翻后被美国政府所接纳,愤怒的伊朗人民在美国大使馆门前示威要求把阿沙引渡回国接受审判并处以绞刑,美国政府没有低头,而后大使馆被占,而后美国政府又秘密解救被困人员。这一切都是在宣扬美国政府,所以我把这部影片称之为美国的主旋律电影。
《argo》又名《逃离德黑兰》,是对美国政府形象进行了宣传,第一,宣扬了美国政府是可靠的朋友,美国不会放弃朋友。阿沙是伊朗的暴君,从一开始在美国政府的扶持下登上总头职位后就开始了他的残暴统治,阿沙是美国的朋友,在伊朗人民去推翻他的时候,美国政府公然站出来给予庇护。第二,美国政府不会置境外的工作者于不顾,政府会想尽各种办法来帮助在外有难的美国公民。第三,宣扬了美国政府敢想,敢做,敢于冒险的精神。通过拍科幻电影这个弥天大慌去骗伊朗的民兵。第四,美国公民对于为国家为人民效力毫不推脱。影片中的?Lester Siegel在Tony Mendez需要他义务帮忙的时候,他毫不犹豫的答应了。
《逃离德黑兰》这部披上现实主义外衣的电影博得了众多人的喜爱,Tony Mendez被塑造成了美国式英雄的形象。如果六个人没有被救出来,那么被枪毙的将会是七个人,在这种条件下,美国英雄的行为总是奉献、冲动,他们始终坚持着要救出自己同胞这一原则,这是他们的任务,这是他们的使命。因此,在很多观众看来,Tony Mendez的行动是十分正义的。这种正义把美国政府丑陋的一面给遮盖住了,电影在引导观众,使观众的心迫切的盼望着Tony Mendez能把那六个人带回国,又有多少人忽略了伊朗人民为什么要攻占美国大使馆呢?这种形象的遮盖,向观众透漏出美国政府永远是正确的,哪怕他包庇的是十恶不赦的坏蛋,他也是正确的。
《逃离德黑兰》通过镜头及其仿古的道具,诠释了美国好莱坞电影的主流精神,它具有极强的政治意识形态,伊朗人民要求暴君沙阿回国原本是正义的,但是在影片中看来,伊朗人民是那么的蛮横和无礼。美国的非正义行为却因Tony Mendez的舍命救人披上了“人道主义”的光辉,这展示出的是美国一贯的政治立场和自我定位,这是《逃离德黑兰》获得奥斯卡多项大奖及提名的最本质原因。
《逃离德黑兰》抓住了一段湮没的历史
华盛顿——美国驻德黑兰大使馆遭占领事件使整个美国心痛了好几个月,这个事件过去了33年后,终于获得了好莱坞的注意。但它没有关注被关押了14个月的五十二名美国人,却聚焦在一个被亲历者称之为“脚注”的事件上面——六名使馆工作人员的逃离。
星期五上映的电影《逃离德黑兰》(Argo)这个偏离中心的主题并没有被许多曾经的人质批评,因为他们在聚光灯下的日子(或者更准确地说,他们的444天)现在已经处于记忆的边缘;因为事情发生得太早,更年轻的美国人对此根本就没有任何记忆。他们非常高兴能被记住,即便是作为别人故事的背景。
时光飞逝的感觉让大卫?罗德尔(David M. Roeder)感触良多,他是一名退休的空军上校,几年前曾与一些其他前人质一起就他们的经历在美国国会外交事务委员会上作证。他回忆一个来自爱荷华的代表对他说,“他最尊敬的就是我们,他一直记得,是因为事件发生时他还在上小学。”
前人质们认为这个电影稍微有点奇怪,因为《逃离德黑兰》是基于这样一个故事:六名使馆工作人员假扮成学生,在1979年11月4日从占领了大使馆的伊朗人眼皮底下逃走,在加拿大外交官的保护下躲藏了起来, 3个月后偷偷溜出这个国家,这次德黑兰危机一直持续了14个月。
这六个人在白宫受到了总统吉米?卡特的欢迎,而他们的回归也被视为在那段残酷的时间里少有的一个亮点,整个美国都在担心人质会被当做间谍起诉和枪决。整个事件依旧是美国历史上的一个痛处,也许有许多人都不愿意掏钱来观看这重演的一幕。
“我们的小故事就是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