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留美幼童书信集.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留美幼童书信集 篇一:洋务运动:留美幼童 洋务运动:派遣留美幼童 摘要:经过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清政府的统治阶级为解决一系列的内忧外患,发起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洋务运动。公元1872到公元1875年间,由容闳的提议,在曾国藩,李鸿章等洋务派领导人的支持下,清政府先后派出四批共120名官费留学生赴美国留学。 关键词:洋务运动;留美幼童;留美生活;幼童归国 洋务运动时期,被派遣的120名幼童原计划留美十五年,但由于政治文化的差异,九年后中途折撤回,以失败告终。本文旨在对晚清洋务运动中断的幼童留美的悲喜剧及他们压抑的少年青春进行论述,以达到了解历史,并“以史为鉴”。 一、对美国的选择 清同治十一年七月九日(公元1872年8月12日),上海港。一艘开往美国旧金山的轮船即将起航。船上30名统一着装的年龄在九岁到十五岁的少年,与送行的亲人挥手惜别。被曾国藩称为“中华创世之举,古来未有之事”的官派学生留洋活动,至此拉开了序幕。 清政府送幼童出洋留学,之所以首先选择美国,不得不提到的是,在对华交往中,“中立”的美国是当时西方列强里不良记录最少的国家,清廷对美国有一种信任感。其次是由于“蒲安臣条约”。条约规定,两国公民有居住、入学互惠权利。最后应该归功于“毕业于美国第一等之大学校——耶鲁大学”的第一个中国人容闳。在鸦片战争后,传教士在东南沿海开办新式学堂招收贫苦学生,等其归国时,会顺便带学生出国。容闳就是这样到美国留学的。出于对美国的了解,他归国后,向曾国藩提出派遣留美幼童的计划,后来在曾国藩与李鸿章的支持下得到实行。然后,容闳接受了耶鲁大学校长波特的建议,为幼童寻找寄宿家庭。事实证明,这是一个影响幼童及整个幼童留美适应事业命运的建议。当时的美国驻华公使出于“如果我们人民能够给与慷慨及友善的接待,则我们在中国的利益将有更大的实惠” 的目的,打给国务卿,并得到大量美国优良家庭的热烈反响与支持。 二、招生难 当时的中国仍处于“四书五经”、“科举”占统治地位的时代,风气未开,学习西方的行为是被人鄙视的,出洋留学更是被认为是有辱门楣之举,国内的新式学校只能招到身份低下贫穷的学生。再加上在“天津教案”这场由“谣言揭开的文明冲突的序幕”之后,一些耸人听闻的传闻使普通老百姓对外国人有强烈的猜疑。所以, 就算所用的费用都是由政府支付,但第一批30名的留学生仍招不满。 最后,容闳到香港从英国设立的学校里挑选了几个优秀学生,凑齐了人数。 三、留美生活 “我很幸运地被分配到一位慈祥的太太家,她赶着马车来接我们。当我被介绍给她时,她拥抱我并吻我。她的动作使其他同学均大笑,更使我脸红。”根据一位幼童后来撰文回忆,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幼童与美国文化的初次碰撞。 文化的磨合是痛苦但不是长期的。幼童们在船上初步了解或听闻了一些西餐文化、游戏和“煤气、自来水、升降梯”等。不能习惯西餐的他们刚开始难免会饿肚子。下船后,他们的“辫子装”使美国小朋友误认为他们是女孩,弄得他们极为难堪。在开往容闳所在的东部地区的火车上,幼童目睹沿途赤背红发的印第安人,在宽广的高原上,弯弓盘马射杀美国野牛的惊险场面。最为惊险的是,第二批幼童还遇上在今天美国家喻户晓的火车劫匪杰西·詹姆斯兄弟。短暂开心后,他们到达寄宿家庭。语言上的障碍是首要问题。由于清政府打着“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如意算盘,这些幼童在接受英语补习的同时还得集中起来学汉语,写作文。每次学汉语,必须先朝中国方向向清朝皇帝朝拜,然后给孔夫子画像磕叩头,给师长请安。稍不听话,便会受到责罚。 但是青少年接受新事物、融入新环境是最快的。清朝的如意算盘在经过幼童们短暂的留美生活后,已无法得到实现。幼童们“美国化”的速度是惊人的。他们快速克服语言障碍,成为他们所就读的各个学校中最优秀的学生。他们渐渐改变了装束,剪掉了被清廷认为是象征爱国的辫子,还有人加入了基督教。他们逐渐对四书五经失去了兴趣,转向人文社科类。反对起了封建繁复的礼节,与美国女孩偷偷约会,参加各类体育活动,迷恋起了自由、民主。他们是文学巨匠马克·吐温和斯陀夫人的忘年朋友。他们曾受到南北战争的英雄——美国总统格兰特将军的接见。他们曾亲眼目睹了一个神话般的时代:看见贝尔等人发明电话机,看见留声机在爱迪生的手中出现。他们中的五十多人,曾进入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美国著名学府。在这些大学的档案馆,至今还保存着他们的入学登记卡、照片和简历、甚至他们赠给同学的留念册。 四、幼童归国 幼童在美国生活了九年后,已经找不到曾今的影子了,违背了当初清政府派遣的目的。因此,在第十个年头,在遭到肄业局委员陈兰彬和后任委员吴嘉善的强烈反对后,但半数孩子开始了他们的大学生涯后,总理衙门做出了“将出洋学生一律调回”的决定。 在120名赴美幼童中,于1

文档评论(0)

raojun0000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