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山东省莱芜市高三寒考六校联考语文试题.docVIP

2014山东省莱芜市高三寒考六校联考语文试题.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卷类型 A 山东省莱芜市2013届高三寒考六校联考语文试题 2013.1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钢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填写在答题卡和试题卷规定的位置上。 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第Ⅱ卷必须用黑色钢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题卷上,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Ⅰ卷(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每对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藏否/否极泰来 圈养/可圈可点 冠军/衣冠不整 B.摒弃/敛声屏气 地壳/金蝉脱壳 纤绳/纤尘不染 C.提防/提心吊胆 供奉/供不应求 扛枪/力能扛鼎 D.典当/长歌当哭 蒙古/蒙冤受屈 模仿/装模作样 2.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厮杀 破天荒 堂而皇之 开源截流 B.寒暄 金刚钻 暗度陈仓 仗义执言 C.嘻戏 明信片 额首称庆 煞废苦心 D.气慨 唱双簧 明查秋毫 鞭辟入里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新华社1月2日报道称,中国的新交规2013年1月1日起 ,交通违规扣分项从38项变为52项。 ②妻子患精神病无法工作,丈夫称家里钱妻子一分没挣,拒绝 生病的妻子。法院日前对该案件依法作出判决。 ③南昌60岁的邹老汉也遭遇了一件寒心的事情,他上班时因路面结冰不幸滑倒,导致右脚骨折。在他住院期间,其所属的保洁公司负责人却 责任。 A.生效 抚养 推托 B.奏效 抚养 推脱 C.生效 扶养 推脱 D.奏效 扶养 推托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柳江南的草书随形而赋,且笔走龙蛇,处处充满着动感,在渐进地游走着聚集着风暴,以致成篇之后,大效果中有一种古寂的空蒙和持久的轰鸣。 B.当然过于夸大的道义规范会导致空虚迂腐而又不合常理的行为,不论它看来有多么美好,也不足为训。 C.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只要我们经常运动,就可以抵御病菌的侵蚀,远离疾病。 D.在繁忙而紧张的高三学习中,父母见微知著的关怀,老师循循善诱的教导,使同学们倍受感动和鼓舞。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莫言是首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他的作品用狂欢式的语言诠释着时代的变迁和人类心灵的嬗变,体现出深刻的现实精神和人文情怀。 B.建设新农村,无论从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到各项社会事业,都有许多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加强,但这不是简单的大拆大建,把原来的推倒重来。 C.小品这种表演形式,每届春晚都会让观众抹几把感动的泪水,有时甚至达到让人欢喜让人忧、台上台下齐动情。但是,看得多了,你就会觉得小品有点矫情、煽情。 D.近来,我市五部门联合执法,取缔了多处非法经营音像制品的商店,近3万多张盗版光盘被查获销毁。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6---8题。 对于孔子思想的认识,学界一般以“礼”和“仁”为核心,认为孔子继承了周礼,发展出“仁”的思想,因而着重探讨两者的关系及其当代性意义。其实,在“ 礼”和“仁”之中还有更本质性的精神内涵,这种精神内涵可以用“敬”来概括。深入认识“敬”的精神,不但可以更准确地领会“礼”和“仁”的内涵,而且还能为儒家思想的创造性转化提供新的思路。 众所周知,“礼”最早是祭祀天地神灵的仪式活动。在那些高高在上的“天”、“神”面前,人自然产生敬畏的心理。其中的“敬”,出于内心的崇拜仰慕,而畏则是害怕受到惩罚。最早的礼活动即内含着这种敬畏的心情。 “礼”由祭祀的仪式活动发展为社会政治活动的规范形式时,“敬”作为内质也留存下来。这种“敬”保障了礼的实践可能性,而且其发自内心,也即出于天赋,由 “敬”而发的礼活动也就合乎天理,具有道德价值。因此在国家政治活动中要求“敬”。《左传》说:“敬,德之聚也。能敬必有德,德以治民。”社会的一切活动和个人的修养也以“敬”为内核,故而强调:“敬,礼之舆也。不敬则礼不行。”“礼,身之干也。敬,身之基也。” 孔子继承“礼”的同时,自然吸纳了“敬”的精神。在《论语》中,“敬”出现21次,频率颇

文档评论(0)

wGuPFKYiRR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