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00%的健康= 8%医疗+ 17%社会环境因素+ 15%遗传因素+ 60%生活方式 指人们衣、食、住、行、娱等日常生活; 社会、经济、精神、文化等各方面; 生物生活的方式:指要求一定的栖息场所、 栖息方式,活动类型等行为、营养的种类、摄食法、繁殖方式等,所有生活习性的总合。 因为“人与天地相应” 所以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养生原则。 冬季气候特点 冬季生活起居 冬季饮食保健 冬季养生饮食禁忌 冬季运动要点 冬季养生注意5个部位 核桃 能补肾固精、温肺定喘,又能益气养血、润燥润肠。 取核桃仁捣碎同粳米同煮,有补肾、益肺、润肠的功用。 栗子 有健脾养胃、补肾强骨的作用。 栗子肉与粳米共煮,有补肾强筋、健脾养胃之功用。 “食”亦有道 民以食为天,但“食”亦有道。所谓春温、夏热、秋凉、冬寒,在昭示四季更迭这一自然规律之时,亦彰显饮食之道。 中医的理念认为人与自然是和谐统一的,人应当适应自然规律,饮食方面更是如此。最基本的一条原则就是要“因人、因地、因时膳食”。 比如西瓜具有祛暑、清热、利尿的作用,很适合在夏天食用,可对于脾胃虚寒的人而言,就不宜多吃。而在地域方面,由于夏季南方多为梅雨季节,因此应多吃健脾燥湿食物,如薏米。 除了注意因人、因地膳食之外,还要因时膳食。 中医认为,春养肝,夏养心,秋养肺,冬养肾,四季养脾胃。 冬季北方气候干燥,就应注意补肾养肺润燥。 冬季外出锻炼也不应太早。阳光充足、天气暖和的上午10时至下午3时才是冬季户外锻炼的黄金时段,同时要根据自己的身体条件和运动习惯量力而行。 在冬季要注意锻炼卫生。清晨在冷高压的影响下,往往会出现气温逆增的现象,即上层气温高,地表气温低,大气停止对流活动,因而地面上的有害污染物不能向大气上层扩散,而是滞留在下层。这时,如果早早出外锻炼,反而会对身体有害。 冬季的早锻炼不要起得太早,应待日出后再外出锻炼。此外,冬季锻炼前,应做充分的准备活动,以防肌肉拉伤及关节扭伤。 防运动拉伤 在气温较低的情况下会反射性地引起血管收缩,粘滞性增加,人的肌肉和韧带伸展度降低,关节的活动幅度减小,锻炼前若不充分做好准备活动,会引起关节韧带拉伤、肌肉拉伤等。准备活动的时间和内容可因人而异,一般以做到身体发热为宜。 腹脐部:消除腹部脂肪,防治便秘。 中医称腹中央肚脐为“神阙”。对腹脐部按揉刺激、调理,可益肺固肾,安神宁心,舒肝利胆,通利三焦,防病健体。揉腹还对动脉硬化、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脑血管疾病、肥胖症有良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保健方法:两手重叠,按于肚脐,适度用力,同时保持呼吸自然,顺时针方向绕脐揉腹。对于平日缺乏锻炼的人群,建议养成在闲暇时间或散步的时候双手掌交替拍打(频率为每秒钟一次)中下腹部20分钟,有促进腹部新陈代谢的作用。 * * * * 遗憾的是,作为人,真正开始有想去了解身体的动机,竟然是从“身体感觉不舒服”开始,或是从“身体出毛病”才开始。 在健康的日子里,欲望和热情驱使着我们去忙这忙那,身体,被“人”冷落一旁—直到有一天,它被迫发出尖锐的信号。 冬季,是一年四季之一,包括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共6个节气。 冬季是一年中最寒冷的季节,特别是在北方地区,气温多在零摄氏度以下。 冬季,天寒地冻,草木凋零,昆虫蛰伏,一派萧条零落的景象,是自然界万物闭藏的季节。对此,人们首先想到的是防寒保暖。 中医学“天人相应”的观点认为,人体也应该顺应自然界的变化规律而避寒就温,敛阳护阴,以合“养藏之道”。 冬季,从立冬开始,经过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直到立春的前一天为止,是四季中最冷的季节,气候寒冷、干燥。 从阴阳的角度讲,冬季是属阴盛阳衰的季节,此时人体阳气也随之潜伏于内,养生保健就显得更重要。冬季养生包括的内容很多,但基本的原则仍然是《黄帝内经》中的一句格言:“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注意避寒就温,敛阳护阴,以使阴阳平衡,身体健康。 我国民间都比较重视冬至这个日子。农历从冬至开始“数九”,它标志着寒冬来临了。据我国近30年来的气象资料反映,在每年的冬至前后都有强大的冷空气和寒潮南下,造成骤然降温,这时往往伴有大风、雨雪、冰冻等恶劣气候。 中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俗称“冬节”、“亚岁”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 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过了冬至,白天就会一天天变长。古人对冬至的说法是: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冬至过后,各地气候都进入一个最寒冷的阶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进九”,中国民间有“冷在三九,热在三伏”的说法。 冬至过节源于汉代,盛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