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吴均的“笼云心”和“负霜骨”
摘 要:在宫体诗盛行的南朝齐梁之季,诗人吴均以其作品的清刚之气和飘逸风姿别具一格,他的作品里既有建功边塞的梦想,又有寒士不平的悲鸣,更有融入自然的自觉以及讽刺社会的奇思,本文将结合其生平思想简述其不凡的文学成就。
关键词:清拔 《赠王桂阳》 《与朱元思书》
南朝偏安中国南方,地域是很有限的,如荆州与襄阳已经是它的边镇了,尽管地域狭小,但南朝一些拥有豪情壮志的文人,仍然心飞万里,幻想着能在秦皇汉武时期的边疆,策马扬鞭、杀敌建功。所以在他们的作品里经常会见到轮台、祁连、龙城、马邑这些前朝重要的边塞,尽管他们从来没有到过那。在南朝众多的伪边塞诗人中,作品写得最意气飞扬的便是吴均。
吴均,字叔庠,吴兴故鄣人也,家世寒贱,但是年幼好学而且很有天赋。当时的文坛领袖沈约见到吴均的文章后,非常欣赏。天监初年,著名诗人柳恽为吴兴太守,特征召吴均担任候补主簿,并经常与他饮酒赋诗、游玩赏心。
梁建安王萧伟为扬州刺史的时候,将吴均提拔为秘书长。萧伟这个王爷很爱惜人才,积极向上推荐吴均,不久吴均被任命为奉朝请,正式步入京官的行列。
古代官制将春季对皇帝的朝见称为“朝”,秋季的朝见称为“请”。奉朝请者,即有参加朝会的资格。南朝常用此官来安置闲散官员,齐梁年间,获得这个官称的人,曾经达到数百人。
担任了这个闲职后,吴均不想白食俸禄,于是主动提出准备撰写《齐春秋》。吴均花费心血,不久书稿写成。但是,萧衍看后不甚满意。原因是吴均才思敏捷,据实而写,一蹴而就,较少琢磨君主心思,其中一些细节,引起了萧衍的不快。认为吴均做事过于独断专行,不会向上级请示汇报。于是以其书不实,派人向他诘问其中的几个问题,吴均猝不及防,回答不够圆满。于是萧衍下令将书稿烧毁,吴均也被免职。
没过多久,梁武帝又启用吴均撰写《通史》,时间跨度从皇帝到齐朝。吴均后来只完成了本纪与列表,列传没有完成。吴均对于皇帝和从政的热情,随着第一本书的被销毁,已经荡然无存了。留在吴均心底的是对皇帝反复无常的厌恶及对官场虚伪造作的抵触。
一、壮志悲鸣
史书上称吴均的诗歌作品“文体清拔有古气” ,当时引起很多人的仿效,谓为“吴均体”。所谓“清拔”就是清新脱俗,所谓有“古气”就是其文学风格一反当时盛行的情色萎靡的文气,而具有古诗一般慷慨悲凉的特性。
吴均官场受挫,自然心中郁郁不平,对统治上层充满了不满。萧衍父子提倡宫体诗,讲究声色绮丽,吴均就反其道而行,鼓吹诗歌的古朴苍劲。
吴均体的诗歌大致分为两部分。
一部分是模仿汉代乐府诗中的“疆场建功”诗,如《胡无人行》:
剑头利如芒,恒持照眼光。
铁骑追骁虏,金羁讨黠羌。
高秋八九月,胡地早风霜。
男儿不惜死,破胆与君尝。
诗的前两句写了勇士的武器,那是一把寒光闪闪、锋利无比的宝剑,这把宝剑其实象征了勇士的勇猛以及杀敌的决心。三四两句写了勇士的战斗生活,敌人善战而狡猾,但是勇士骑着配有金羁的铁骑,所向无敌,将敌人纷纷打败。五六两句写了战争环境的残酷,由此来映衬勇士的悲凉慷慨的心境。最后两句则刻画了勇士的忠肝义胆,他要破开自己的肝胆让人品尝,以此来展示自己誓死报国的心志绝对是纯真不二。通过诗歌,一位威严、雄武、真诚的义士形象生动展示在我们眼前,他所呈现出来的那种英雄的洒脱和热情的血性,让人钦佩而尊敬。
另一部分,则抒发了寒门微族展翅欲飞的胸襟抱负,以及被权贵压制的不平之气,和左思、鲍照相似。如《赠王桂阳》:
松生数寸时,遂为草所没。未见笼云心,谁知负霜骨。
弱干可摧残,纤茎易陵忽。何当数千尺,为君覆明月。
这首诗是写给当时的桂阳郡太守王嵘的,是吴均的自荐诗。
前两句写出了松苗遭受的苦难,它身姿弱小,甚至受到了野草的欺负,被其掩盖。后两句写了幼松的胸襟和抱负,尽管别人看不到,但是它有一颗直上云霄的雄心和一副不惧霜雪的傲骨。五六两句写出了小松目前的困境,小松满怀理想,但是现在枝干还很弱小,容易受到摧残和打击,所以小松需要庇护和照顾。吴均用小松来比喻目前自己的生活状态,急需要工作和容身之地,希望王桂阳能帮助收留自己。一旦自己日后能出人头地,自己就会像高大成才的松树一样,为王桂阳遮风挡雨,做出贡献。
在这首诗里,作者以松树自喻,表现出了自己高远的理想和奋发有为的进取心。松树意象其实透露出吴均的内在品格:挺拔有力,不甘寂寞与平庸,努力向上。但是现实的黑暗,压制了这种渴望。但正是在与残酷现实的拼搏中,这种力量才显得愈加珍贵与顽强。
二、山水清音
另外吴均还有一篇著名的散文《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