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第三章解说.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P ( x , y , z , t ) ( x, y, z, t ) O z y S x x O z y S u 在t = t ? =0 时刻, S , S? 原点重合 S系 S 系 线性变换关系 第三节 洛伦兹变换 S系 S 系 线性变换关系 等式对于任意 x、 t 的都成立,两边对应项相等 逆变换 (1) 当u c 洛伦兹变换简化为伽利略变换式 绝对时空观是低速情况下,相对论时空观的近似。 (2) 光速是各种物体运动的一个极限速度 虚数 任何物体的运动都不会超过光速 u c 讨论 反映了空间、时间并非相互独立。 伽利略变换 洛伦兹变换 ? t′还与? x 有关 (3) 两事件在S、S′系中的时间间隔、空间间隔的变换关系 事件1 事件2 时间间隔 空间间隔 (4) 洛仑兹速度变换 S 系 得 S? 系 整理得 注意 得 设计迈克耳逊等实验的物理意义: 1 确定相对于以太的速度 2 绝对静止空间(是不是以太参照系?)——力学实验不能确定;电磁学实 验可以确定 两信号传播时间(路程和速度)相同,如同时接到,则属同时事件;反之,属异时事件 。 重点:两参照系中,光信号的轨迹 火车系中,发光和接受光在同地,轨迹是竖直的直线;而在地面系中,属 异地,轨迹是折线 引言:两系测量车长的方法 地面系:车走过的距离( = 车长)=速度 乘 时间t 车系:地面上的塔走过的距离( = 车长)=速度 乘 时间t’ * 第三章 宏观高速质点运动学 牛顿的绝对时空观 牛顿曾认为空间是绝对静止的一个容器,对它静止的参考系为绝对静止参考系,而相对这参考系的运动称为绝对运动。 牛顿 第一节 经典力学的困难 一、绝对静止参考系和绝对运动 * 探究一 经典力学的时空观念及其局限性 绝对的时间 绝对的空间 绝对的、数学的、与物质的存在和运动无关 ——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二、伽利略变换 P ( x , y , z , t ) ( x, y, z, t ) O z y S x (在两个参考系中分析描述同一物理事件) x O z y S u 在t = t?=0 时刻, S , S? 原点重合 u t 伽利略变换式 在牛顿力学中: 三、牛顿运动定律具有伽利略变换的不变性 质量与运动无关 力与参考系无关 惯性系 力学规律经过伽利略变换,数学形式不变。 —— 伽利略变换的不变性 伽利略变换 Maxwell 电磁场方程组 是否具有 伽利略变换的不变性? 在所有惯性系中,物体运动所遵循的力学规律是相同的,具有相同的数学表达形式。 “以太”的假说 光速的伽利略速度变换未能被实验证实 迈克耳逊—莫雷 实验 Maxwell 电磁场方程组 伽利略速度变换 只有在“以太” 中光沿各方向的光速都为C Maxwell 方程组只在“以太”系中成立 电磁规律不满足力学相对性原理 力学规律满足力学相对性原理 地球上各方向的光速不同 在一车厢的中点装一闪光灯,车厢的前后壁上装两个光接收器A和B,当闪光灯发生瞬间闪光时,如果光真是在静止的“以太”中传播的话,光就会相对“以太”向前向后以同样的速度前进(见图3-1)。 光 源 M1 镜 M2镜 半反半透镜 移动 M1 镜 观察屏 二、迈克耳逊 —— 莫雷实验 ? ? 干涉条纹 M1 M2 c - v c + v ? ? 干涉条纹 M1 M2 O 预计干涉条纹移动 这个实验由许多人重复进行达半个世纪之久,但都未发现条纹有移动。 迈克耳孙—莫雷实验的否定结果(称为零结果)意味着什么呢? 伽利略变换:以u 速度运动光源发出的光速不再是 c 。 19世纪成熟的电磁理论表明真空中光速c 是常量。 * 探究二 对光速C的理解 1905年,A.Einstein 首次提出了狭义相对论的两个假设 1. 光速不变原理 在所有的惯性系中,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率为 C 。 说明 光速不随观察者的运动而变化 光速不随光源的运动而变化 一、狭义相对论的两个基本假设 第二节 狭义相对论的基本假设 时空相对性 出生于德国一个犹太人家庭(父母均为犹太人) (1879.3.14—1955.4.18) 四岁之前不会开口说话 十六岁自学完微积分 十六岁时报考瑞士苏黎世的联邦工业大学工程系,失败。接受了联邦校长以及该校著名的物理学家韦伯教授的建议,念完中学取得中学学历。 1896年10月,爱因斯坦跨进了苏黎世工业大学的校门

文档评论(0)

高考学子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