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古代文学需要培养两种基本能力.docVIP

学习古代文学需要培养两种基本能力.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学习古代文学需要培养两种基本能力   【摘要】中国古代文学是高校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开设的重要基础课程。笔者依据课堂教学经验,认为高校中文系本科生要想学好中国古代文学这门课程,必须打好必要的基础,培养两种基本能力:良好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良好的文学鉴赏能力,这样才能扫清学习障碍,从而初步具备学好这门课程的能力。   【关键词】中国古代文学 阅读理解能力 文学鉴赏能力   当前高等院校中文系的本科生要想学好中国古代文学这门课程,必须打好必要的基础,a才能为这门为期两个学年的古代文学课程的学习扫清障碍,从而初步具备学好这门课程的能力。在中国古代文学这门课的学习中,本科生必须培养以下两种基本能力:   一是在学习中努力培养良好的阅读理解能力。要能基本读懂先秦两汉以来的重要文本,即能够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疏通文本;对于某些重要的古代文献,更需要通读;对于若干重要的名篇佳作,不仅要从头到尾熟读,甚至要能够背诵。   传统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影响至深。我们的学生从小到大一直习惯于“老师讲→学生听→课下背→考试写→考完忘”这样一种固定的学习模式。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遵循的就是老师讲什么,考试考什么,学生听什么,这样一条固步自封的路径。导致学生学习的主要目的,演变为考试得高分;学生学习的主要方法,变成了上课记笔记,下课背笔记。在这样一种目光短浅、急功近利的学习追求之下,哪里谈得上古代文学文本阅读能力的培养?学生对于古典文学名篇,不仅做不到通读,更谈不上记忆和背诵了。   通读乃至背诵重要的古籍文本和诗文名篇,是中文系本科生提高古代文学文本阅读能力和解析能力,打好学习基础、扩大知识领域、培养写作能力和艺术感受能力的重要途径。例如学习先秦文学史中的《诗经》,若不背诵其中的佳作,学生就很难深刻理解诸如赋、比、兴等重要概念。朱熹解释赋、比、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诗集传》卷一)如何理解“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就是“赋”?通过背诵《诗经》中的作品会有助于学生理解这一概念。如《诗经》中著名的弃妇诗《氓》,开头一、二章“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乘彼?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以及第五章“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第一、二章用赋的手法具体描写男子向女主人公求婚以至结婚的过程,后者则用赋的手法叙述女主人公被弃前后的处境。由此学生就很容易理解“赋”乃是一种艺术表现手法,即平铺直叙事物和抒写感情。那么如何理解“以彼物比此物”就是“比”?背诵《硕人》一诗,其中“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用一连串日常生活中人们熟悉的东西来比喻、形容庄姜的美丽,是“比”;《黍离》一诗中“中心如醉”,“中心如噎”,以生活中我们易于理解的动作或感受“醉”和“噎”来表达忧思之深,是“比”;再如《简兮》中“有力如虎”,《大东》中“其直如矢”,二者用具体形象的“虎”和“矢”来描摹抽象的“力”和“直”,使得抽象概念形象易懂。由此可知,比就是比喻,打比方。那么如何理解“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就是“兴”?如《桃夭》中以“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烘托渲染女主人公出嫁时的喜庆气氛,《谷风》中以“习习谷风,以阴以雨”象征夫妻间笼罩着阴影,《蒹葭》一诗三章的首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蒹葭凄凄,白露未?”、“蒹葭采采,白露未已”,通过渲染三幅晚秋河滨不同时间的景物烘托诗人由于时间推移,越来越迫切地怀想“伊人”的心情,三者均运用了“兴”的手法。由此可知,兴就是触物起情。所以,在古代文学的学习中,以作品为依托,熟读及背诵作品是理解抽象概念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前提和基础。   中国文学史中其他内容的学习也是同样,如对《楚辞》、汉乐府、古诗十九首以及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的通读乃至背诵,才是理解和学好这些内容的不二法门。   二是在学习中努力培养良好的文学鉴赏能力。若要学好中国古代文学,还需要在通读、背诵名篇佳作的基础上,学习细读文本、分析作品的方法,为培养良好的文学鉴赏能力做准备。   我们的学生在传统教育模式之下,以考试为核心指挥古代文学课程的学习,使得营养丰富、激情四射的古代文学课程不知不觉演变为枯燥乏味、佶屈聱牙的古人之“牙慧”。那么,如何让学生在古代文学的学习中,既能吸取到丰富的营养,又能尽情领略古代文学之美呢?我认为,只有通过不断解析具体诗词文作品,学生才能逐步提高自己的欣赏水平,培养出良好的文学鉴赏能力。   如在宋代文学史的学习中,如何把握宋诗有别于唐诗的特质,是一个核心问

文档评论(0)

jingpinwed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