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政治上:新中国的民主法制建设和外交成就 1.新中国的民主法制建设 (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①形成:1949年9月, 召开,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②发展:1954年后,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组织,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 “ ,互相监督”的方针,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①创立:1954年,第一届 召开,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②意义:为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①目的: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 ②含义:在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设立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由当地民族当家做主。 ③过程:1949年《共同纲领》明确规定实行民族区域自治;1954年宪法正式确认,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④情况:1947年 成立,中国省级民族自治区共有五个。 ⑤意义:满足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做主的愿望,保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4)1954年宪法: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该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 原则,是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5)“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 ①大批党和政府领导人、各界知名人士和学者,惨遭批斗、抄家和残酷的人身迫害。国家主席 被迫害致死,成为新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冤案。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成为一纸空文,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人身自由失去保障。 ③党政机关陷于瘫痪,工厂、学校停顿,社会秩序遭到严重破坏。 ④全国人大连续十年没有召开,法院和检察院无法正常工作。 2.新中国步入国际舞台 (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①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两大阵营之间激烈对立和斗争。 ②方针:“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 ③成果:新中国成立一周年,同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与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有利于打破帝国主义的孤立和封锁的政策。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①提出:1953年12月,周恩来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中国、 、缅甸发表联合声明,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相互关系的基本原则。 ②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③意义: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 ,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3)步入世界外交舞台 ①日内瓦会议:该会议是1954年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 ②万隆会议:中国代表团提出了“ ”的方针,促进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4)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①原因: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一直被国民党集团占据;20世纪70年代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发展中国家成为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 ②恢复: 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代表大会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③意义: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5)中美关系正常化 ①原因:美国遏制和孤立中国的政策失败,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中国为了解决台湾问题,遏制苏联。 ②正常化:1972年 总统访华,双方签署《中美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③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6)中日关系正常化 ①1972年9月,日本首相 访问中国,签署了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声明。 ②影响:中美关系的正常化和中日建交,使我国外交出现新局面。 二、经济上:新中国的经济建设与社会变迁 1.社会主义建设起步 (1)“一五”计划(1953~1957) ①背景:新中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重工业落后;国民经济的恢复;苏联的援助。 ②特点:优先发展 。 ③意义: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2)三大改造 ①内容:农民参加农业生产 ,走集体化道路;手工业者加入手工业生产合作社;资本主义工商业掀起全行业公私合营高潮。 ②意义:1956年底,基本完成三大改造,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