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财税史复习题2012).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财税史复习题 一、单选题 1、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公元前(一万年)时,农业作为一个独立的生产部门确定下来。 2、(禹)根据各地距离京畿的远近,土质的肥瘠、高下评定土地等级,以土地收获量的十分之一向部落酋长进行定量纳贡,开创了征收土地税的先河。 3、国家财政产生的政治条件是(私有制和阶级的出现) 4、夏商周三代的土地制度,从宏观上讲是(土地王有制) 5、中国古代,商业的萌芽产生于(商)朝。 6、汉代,用于课征未成年人的人头税叫做(口赋) 7、两汉时期田租以(三十税一)为主,属于比例税率。 8、唐代实施的服役制度是(租用调制)。 9、两税法实施于(唐)代。 10、“一条鞭法”实施于明代,是由(张居正)提出并实施的。 11、东汉时期的关税税率较高,在(十分之一)以上。 12、《暴关图》反应的私设关卡,乱收费的情况发生在(明代)。 13、由于劳动生产率低下,夏代田赋的征收采用了(贡法)。 14、汉代实行商业官营,所谓商业官营就是指(官营)。 15、隋唐时期的财政收入主要包括(田赋收入)。 16、五代十国时期的田赋主要包括(两税、绢帛之征)。 17、把差役制度变为雇役制称(雇役法、免役法、募役法)。 18、北洋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源有(外债、内债、税收)。 19、田赋征收的基础是地籍管理,为此国民政府推行(土地计量)。 20、公元628年,唐太宗下令,规定王公百官到一般百姓,垦田每亩纳粟2升,以备灾年赈贷之需而建(义仓)。 21、钱粮册内有名丁数,勿增勿减,以该年的丁银额永为定额,以后额外增丁,不再征收钱粮,叫做“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赋”。这是清朝(康熙)实施的。 22、为缓和统治危机,增加财政收入,我国(明)代实施了“一条鞭法”。 23、宋代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是(方田均税法)。 24、北洋政府在把清朝各种名目的附加都并入正赋之后,又另外加征的是(田赋附加)。 二、多选题 1、财政产生的物质条件是(生产力的发展、剩余产品的产生)。 2、国家财政产生的社会条件是(社会分工的发展、公共管理的需要)。 3、据文献记载,在(舜、禹)时期,为了保障公共事务的发展,统治者要求臣服部落和被保护的小部落贡献财物。 4、夏商周三代的服役,直接与井田制有关。一般认为,三代的田赋制度分别实行的是(共、助、彻)。 5、人头税发展到汉代,已经制度化,有(口赋、算赋、户赋、献赋)。 6、古代收益税(或财产税)包括(车船税、贳货、牲畜税)。 7、宋朝的田赋按土地的性质不同分为(公田之赋、民田这赋、城郭之赋、杂变之赋、丁口之赋)。 8、宋代市舶课有(抽解、博买)。 9、清初官吏的报酬包括(正俸、养廉俸、恩俸)。 10、清朝前期的关税分为(内地关税、国境关税)两种。 11、西周的关市之征主要有(津税、关税)两类。 12、在宋代的户籍上,全国居民分为(主户、客户)。 13、唐代的赋役制度主要有(租、调、役、杂徭)。 14、对于中央与地方的财政权益分配,两税法实行三分制,即划分为(上供、送使、留州)。 15、宋代官员俸禄大体上分为(正俸、加俸、职田、公使钱)等。 三、名词解释 1、井田制:即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2、山泽税:国家对山林、园池水泽、湖泊出产的各种物品所课征的税,山林所砍伐之薪木、猎捕行兽之皮、角、齿、羽翮、河湖所捕之鱼、池海所产之盐等物均属课征对象,缴实物,交由王室。 3、均徭:官府衙门对居民征发的一种经常性差役,因其以丁为单位,根据丁力资产的厚薄,以定差役的轻重,由里甲编第均平应役,故称均徭。 4、关市税:是指对通过国家所设关卡的行商和市肆的坐贾进行课税,包括关税和市税两类。 5、贡舶制度:明代对海外来华贸易者实行的一种制度,凡海外诸国来华贸易,须由贡使向明王朝进贡方物后方准其贸易,否则不许贸易。对外商货物采取“官给钞买”的办法,不抽商税,只抽实物六分,其余允其货卖互市。 6、算缗钱:又称缗钱税,汉代所行税法之一,是向商人和高利贷者、车船所 1、两汉时市税为皇室或封君的专项收入 ,课征对象包括有市籍的商贾、在城乡市集出售农副产品、手工业品的农民、手工业者,按交易总额课征 。 2、东汉末到隋的市税包括市租(对行商课征的入市税和对商贾征收的店铺税)、估税(课于市场上买卖物品的交易行为税)、通行税(课于水运和桥梁交通的一种税)、酒税、盐税、矿冶税、渔税等。 3、唐代商税有入市税、市籍租 、盐税、茶税、酒税、矿税及竹、木、漆等特产税 。 4、宋代商税主要是住税,税率3%,实行商税预算定额制度。另有契税(钞旁定帖钱或印契税钱),对商税加征经总制钱。 5、元代商税是一种交易税,采用定额制征收 。另有矿课、酒醋课、盐课、茶课、竹木课等。 6、明代内地市税统称为商税,包括塌房税、门摊税 、渔税、矿税 等。

文档评论(0)

cxiongxchunj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