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网络趣缘的文献综述.ppt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二、相关概念界定 (一)趣缘群体 从以兴趣为纽带的群体中,获取社会资本和满足安全感或社会地位等(许烺光,1990;吉登斯,1998;普特南,2002;林南,2005)。 胡申生等(2005)采用问卷调查法对上海“蓝魔”球迷趣缘群体、章雯(2006)对上海市黄梅戏迷趣缘群体进行分析,以及张雯莉(2006)对北京市某羽毛球俱乐部进行人类学田野调查,对人们参加趣缘群体的动机以及群体的功能性做了一个归类。 (二)网络趣缘群体 网络社群是以网缘或趣缘为基础的,围绕着共享的利益或目的而组织起来的虚拟群体 (霍华德,1993;段伟文,2002)。 谢玉进(2006)指出网络趣缘群体是由不同的上网者以网络为平台以各种相近的兴趣为纽带联系在一起的并在网络上频繁互动形成网络互动关系的群体。 罗自文(2014)提出网络趣缘群体是指一群对某一特定的人、 事或者物有持续兴趣爱好的人,主要通过网络进行信息交流、 情感分享和身份认同而构建的“ 趣缘” 共同体。 (三)群体认同 一是心理学的视角。它对于认同的关注是建立在广泛意义上的,包括族群、国家和性别认同等等,是通过主观上的知觉意识到自己与他人共属,从而产生一种认同感; 二是社会学的视角,根据个体和群体之间的交互关系来解释群体行为。更关注基于社会互动而获取的认同,和社会角色对自我的重要性。 行动者将自身归类于某一群体并与其他群体相区别,即个体认识到他属于特定的群体,并自觉与群体特征保持一致,同时也感受到作为群体成员带给他的价值和情感意义(Taifel,1981;王兵,2001;安秋玲,2006;赵云丽,2007;佐斌,2009)。 徐贲(2004) 、刘文智、宋美云(2008)等人的研究多集中于族群认同、阶级认同和国家认同。 成因及群体认同 范芳旭(2010)、信鸽(2009)认为网民在网络社会群体中的身份认同是现实自我的延伸。范芳旭以《读库》读者群体为例,发现成员通过阅读和写作进行着聚焦于趣缘物《读库》的交流,通过对群体价值观的理解和遵从、对群体活动的参与和共鸣,来获得对群体的认同和归属感。 罗自文(2014)将青年网络趣缘群体分为恋“ 人” 型、 恋“ 物” 型、 恋“ 活动” 型和恋“ 媒体文本” 型四大类。同时研究发现,趣缘群体的形成,除了网络本身的隐匿性、快捷性等,个体的兴趣爱好及社会压力等占了更大的比例。 功能及影响 谢玉进(2006)指出网络化催生了人类的“第二生存空间”,日益改变着人类的生存方式。他论述了网络趣缘群体对青少年的发展当中具有社会化功能、情感功能和教育功能多种社会功能。 刘宇涛(2007)、卓志宏(2011)分析了网络趣缘群体对大学生发展的促进作用,同时指出会危害大学生的社会化,鼓励大学生多做社会实践。 蔡琪(2014)、罗自文(2014)指出网络趣缘群体是一种以身份认同为基础的亚文化体系,网络趣缘群体的传播效果已从追求信息的使用价值、交换价值转移到追求信息的文化价值。 吕品(2008)通过对 BBS 中“同人女”群体的互动分析,对网络趣缘群体在个人自我认同的获得方面所发挥的作用予以了肯定。 个案研究 周洋(2011)以乒乓球器材发烧友为例,研究发现网络趣缘群体主要通过树立群体价值观、文字和图片的暗示、成员的吹捧和群体的奖励、打击异己以及线下体验等来影响成员的消费方式。 张蓝珊(2014)在网络信息时代的背景下,从Coser组织的形成动因、跨媒体互动平台、精神建设、认同路径以及控制管理等方面来分析 Coser组织的形成机制。 赵璐(2014)以豆瓣网为例,探讨公众如何通过媒介使用来建构身份认同。 四、研究述评与展望 依托网络而兴起的新的趣缘群体研究比较少,主要是在青少年社会化层面,同时忽视网络趣缘群体兴起有着特定的时空背景。 个案研究群体多类型化:类型,年龄层 参考文献 [1]信鸽.网络社会群体的身份认同[J].巢湖学院学报,2010,12(1) [2]赵璐.“我”与“我们”网络交往中的身份认同建构——以豆瓣网为案例的研究[J].理论前沿,2014(2) [3]范芳旭.趣缘群体中的群体认同--以《读库》读者群体为例[D].华中科技大学,2010,12(1) [4]CNNIC.第36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kabudo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