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医外科学第九章-中毒性疾病.ppt

  1. 1、本文档共15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6.治疗 (1)除去毒物—禁食栎树叶、并加强护理。 (2)解毒排毒: 硫代硫酸钠8-15g 5-10%水液 iv or im (3)对症疗法:补液、强心、消炎及利尿 10%安钠咖20-30ml iv or im 速尿或双氢克尿噻 碳酸氢钠 po or iv. 原则:排除毒物、解毒、对症治疗 7.预防: (1)限制进食栎树叶量,最好不到有栎树地区放牧。 (2)高锰酸钾脱毒法:0.05%或0.075%溶液4000ml隔日灌服。 §9.4 真菌毒素中毒 真菌(fungi),是一类有细胞壁,不含叶绿素,无根叶茎,以腐生或寄生方式生存,能进行有性或无性繁殖的微生物。 真菌毒素(mycotoxin)是由真菌产生的具有毒性的代谢产物或次生代谢产物,广泛污染农作物、食品及饲料等植物性产品。由真菌毒素引起的中毒性疾病,称为真菌毒素中毒(mycotoxicosis)。 真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种类繁多。35 000种以上,绝大多数是非致病性真菌如冬虫夏草、灵芝、木耳、蘑菇等,有些已被用于酿造业、制药工业等。 真菌毒素种类很多,已知的真菌毒素约有350种,只有30多种对人和畜禽具有致病性,如黄曲霉毒B1(aflatoxinsB1, AFB1 )、赭曲霉毒素A (ochratoxin A, OTA)、T - 2毒素(T-2 toxin)、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 DON)、二乙酸藨草镰刀菌烯醇(diacetoxyscirpenol, DAS)、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 ZEN, F - 2)、伏马菌素( fumonisin, FM)、展青霉素(patulin, PTL)、杂色曲霉毒素( terigmatocystin, TS)等。 易被真菌污染的谷物或饲料有玉米、小麦、大麦、燕麦、高粱、黑麦、花生、咖啡、某些油料作物、稻秸等, 甚至在啤酒、牛奶中也可检出真菌毒素及其代谢物。 影响真菌产毒的主要因素有温度、湿度、光照、氧分压、pH 值以及与真菌寄生的基质性质有关。如曲霉和青霉的最适生长温度分别为23~24 ℃和20~35 ℃,曲霉在低于3 ℃和高于47 ℃即不生长,青霉则在低于- 10 ℃和高于37 ℃不生长。T- 2 毒素的最适产毒温度为5~15 ℃,但在温度低于- 10 ℃或高于40 ℃时仍可产毒,没有明显的上下界限。 降低农产品和饲料品质,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据信,全世界每年由于霉变污染真菌毒素引起的农产品和工业原料的损失达数百亿美元。 我国谷物霉变主要发生在北纬31°线即长江以南地区,每年使粮食减产3~7%。1973年,小麦赤霉病大流行,穗发病率50%以上,产量损失10~40%。 据调查,除粮食、饲料以外,在油料作物种子、水果、干果、蔬菜、调味品、烟草、麻类、乳和乳制品、鱼虾、肉类、发酵产品等都发现了不同程度的真菌毒素污染。根据作用的靶组织分类,真菌毒素可分为肝脏毒、肾脏毒、心脏毒、造血器官毒等。 人或动物摄中毒症状:如致幻,催吐,出血症,皮炎,中枢神经受损,甚至死亡。 致癌、致畸、致突变、类激素中毒,白细胞缺乏症等,对机体造成永久性损害。 具体来讲,真菌毒素主要毒性作用包括致癌作用、遗传毒性、致畸作用、肝细胞毒性、中毒性肾损害、生殖紊乱和免疫抑制。 某些癌症以及克山病等都与真菌毒素中毒有关。 真菌毒素造成中毒 11世纪欧洲的麦角中毒:使中毒动物产生幻觉和肌肉痉挛,进而发展为四肢动脉的持续性变窄而发生坏死。 1913年俄罗斯东西伯利亚的食物中毒造成的白细胞缺乏病 1952年美国佐治亚州发生的动物急性致死性肝炎 1960年英国发生的火鸡X病。 我国50年代发生的马和牛的霉玉米中毒和甘薯黑斑病中毒、长江流域的赤霉病中毒、华南的霉甘蔗中毒等。 食品中几种常见真菌毒素的致病机理大致如下: (1)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AFB1):有致癌性,可抑制DNA、RNA 的合成,也是细胞毒,还可破坏凝血机制、破坏某些酶类等,从而产生症状或致癌; (2)赭曲霉毒素(ochratoxins,OTA):可抑制ATP酶、琥珀酸脱氢酶以及细胞色素氧化酶 (3)单端孢霉烯族毒素(trichothecenes,Ts):主要是抑制蛋白质、RNA、DNA 等大分子物质的合成,破坏细胞膜和酶类的功能,对造血系统和免疫系统有较强的毒作用; (4)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a或ZEN):具有雌激素样作用; (5)付马菌素(fumonisins,F):作用机制不甚明了,但与某些癌症的发生密切相关; (6)串珠镰刀菌素(moniliformin,MON):主要通过抑制丙酮酸脱氢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等发生作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kabudo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