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五单元写作:从生活中提取有价值作文素材
第五单元写作:从生活中提取有价值作文素材
从生活中提取有价值作文素材写作指导:
生活是写作的触发点,是写作的源泉。要写好作文,首先要写好生活作文。生活是一座富矿,生活里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素材,但生活的精彩与平庸并陈,所以我们要从生活中提取有价值的作文素材。
一、生活鲜活,写点真实素材。作文是对认识到的生活的真实反映,真实是作文的生命,因此作文的材料要真实可靠,真人真事,合理合情。我们写作时,要选择自己熟悉的那些真实可信的题材,不要忽略身边的事情,学会挖掘身边的题材,懂得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如河北省中考优秀作文《点滴真情令我感动》一文,就是从生活中的点滴真事出发,抒发了自己从中受到的感动。只要我们细细感受生活,从身边的点点滴滴写起,这些“小花”一定会使我们的文章充满浓浓的人情味。一位同学写道:
“那一次,我不幸因小腿骨折住进了医院,腿上打着厚厚的石膏,不能动弹,爸妈不在身边时,我常偷偷流泪,是护士李阿姨带着一脸阳光般灿烂的微笑走进了我的世界,以后的日子像流水般欢快的流过,在李阿姨灿烂的微笑里,我忘记了病痛,只记得那个夏季充满了灿烂的阳光”,这样的文章,哪一位读者不为之感动呢?
二、生活具体,写点新鲜素材。生活中的我们有喜、怒、哀、乐,具有独特的情感和体验。我们把这些别人没有写过或很少写过的新人、新事、新情况、新风尚、新经验、新思想、新观念的材料用进作文,就会给人耳目一新。比如有一位考生虚构了一个皇帝选妃子的故事,“我”高高地坐在金銮宝殿上,众大臣献上无数女子,胖瘦高低不一,“我”不知哪个为美,于是,各位大臣争相陈述自己所献女子的美之所在,“我”感到他们的答案都是对的,于是“我”挑肥拣瘦一番,最终答应都收下了。这样的故事素材格调未免太俗气,太缺乏时代和生活气息了,自然就不新鲜了。
三、生活丰富,写点典型素材。我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我们要选择那些生活中最有代表性、最能反映生活本质的素材来写,要选择那些最能突出人物思想品质和鲜明地反映事物精神面貌的材料来写,才会表现出鲜明的中心思想,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每天都可能发生交通事故,不是合理解决,就是发生纠纷,大多数学生会认为这是太平常的事情了,有什么可写的!可是有位学生在《记发生在我身边的一件事》中先是抓住事件中妈妈和那位叔叔一番诚挚的对话:
“‘我没事,你先走吧!’说着,妈妈还勉强活动一下脚,叔叔犹豫了一下,随后从口袋里掏出一张名片,还想说什么,就被妈妈制止了。”小作者把叔叔诚恳的态度、妈妈的宽容写得细致如微,感人至深,让读者感到真实可信。因此,从平时积累的素材中选择典型材料,能从平凡中见伟大。
四、生活生动,写点意外素材。生活是美好的,但不是一帆风顺的,有时也有风浪,也有险滩。把生活中的那些意外之事写进文中,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有一个很经典的民间传说:
有位老太太做寿,子孙们请来风流才子唐伯虎为她题诗,全家老少及亲友都来欣赏。唐伯虎挥笔写下了第一句“这个婆娘不是人”,满座皆惊;写了第二句“九天仙女下凡尘”,众人由吃惊转为喝彩;写了第三句“儿孙个个都是贼”,众人又由喝彩转为愤怒;写完最后一句“偷得蟠桃奉至尊”,人人拍案叫绝。这正是“意外”造成的奇妙效果。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只要我们平时留心生活,留意观察,留神“有价值的”生活素材,我们一定在笔下流淌富有生活底蕴的美文![佳作欣赏]梦醒时分■文学雷1995年8月,我被分到一个叫羽阴村的村办小学任教。小村子偏僻荒凉,贫困落后。在一个碧空如洗天高云淡的上午,万般无奈的我揣着工作分配介绍信来到羽阴小学。学校的尊容让人“惨不忍睹”。一排低矮的房屋,可能是教室,因为里面传来阵阵的打闹声;四周的院墙,断砖颓垣;一块不大的操场上堆满了玉米和玉米秸,勤劳的村民们正在那热火朝天地进行“大生产运动”。一位长得很像电影《凤凰琴》中的“余校长”的校长接待了我。他一边不知所措地搓着双手,一边连声说着:
“委屈了,委屈了。”然后,他把我领到一间教室门前,说:
“你教这班吧!二年级。先进去和孩子熟悉熟悉。我还要去地里翻会儿地瓜秧才能来上课。”我说,您忙您忙。原来,这是一所不完全小学。共3个班,教职工1名,就是刚才那位要回去翻会儿瓜秧才能来上课的校长。透过残破的窗户,我一眼就看见教室里的孩子们乱成一团,有跑的,有跳的,有吵的,有闹的。见我进来,他们犹如见了外星人,马上安静了下来。他们一个个面黄肌瘦,显得有些营养不良,穿的衣服又脏又破,邋邋遢遢。不用说,我讨厌这鬼地方。一刻也不想呆在这地方。于是,我比较多地让他们“自学”,从不给他们备课和批发作业。不知不觉一个月过去了。这是一个闷热的下午,天阴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