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6)加强西南涡发展。西南涡冬、春季出现较多,秋季最少。阴雨天气。西南涡生成 后大多在原地消失。青藏低槽东移,西南涡发展东移,使西南风风速增大,雨区扩大,降水强度增加,到长江中下游时,降水量大增,形成暴雨,西南涡移动过程中受副热带高压或其他系统的影响,引起华北地区大雨或暴雨。 3、青藏高原积雪对东部地区降水的影响 由少雪期向多雪期转化, 东太平洋海温从冷水期演变成暖水期。如1997年秋冬季的高原积雪偏多, 而且El Ni.no 3 区海温偏高),1998 年长江、嫩江流域普降大雨, 造成了洪涝。多雨区位于长江全流域、西南地区、东北、西北大部和内蒙古等地区。 高原对我国气候的影响 第六章 气候的形成 (二)中小地形对气温的影响 坡地方位、地形凹凸和形态、海拔高度 。 二、地形与地方性风 高原季风、山谷风,焚风和峡谷风等。 (一)青藏高原季风 高原季风:由于青藏高原与四周自由大气的热力差异,所造成冬夏季盛行相反的风系。 高原季风对环流和气候影响: (1)使我国冬夏对流层低层的季风厚度增大,西南部地区季风的厚度特别大;(2)破坏了对流层中部的行星气压带和行星环流 。 第六章 气候的形成 (二)山谷风(mountain breeze and valley breeze) 山谷风:当大范围水平气压场比较弱时,在山区白天地面风从谷地吹向山坡,晚上地面风从山坡吹向谷地。 山谷风成因: 山地热力因子 形成的。 第六章 气候的形成 (三)焚风(fohn) 焚风:沿着背风山坡向下吹的热干风。 (四)峡谷风 第六章 气候的形成 三、地形与降水? 地形影响降水的形成、分布和强度。 (一)地形与降水的形成 迎风山地对降水的形成有促进作用:①引起气流的抬升运动,空气达到凝结高度后,能加速上升运动的继续发展,凝云致雨;②使低压系统或锋面移动滞缓,导致气旋雨或锋面雨雨时延长,强度增大;③当气流进入谷地时,由于喇叭口效应,引起气流辐合上升,产生降水;④在大陆性气候区,夏季会产生局部热力对流,形成对流雨或雷暴雨;⑤气流经过崎岖不平的地形区域,产生湍流上升运动,产生小量降水,如毛毛雨、小雨等。 (二)地形对降水分布的影响 1、青藏高原对亚洲降水分布影响 我国大陆将是水汽很少的干燥气候。西部的干旱将更为严重,东部也将属于干旱气候。 我国东部形成江南雨区。 第六章 气候的形成 2、地形对降水分布的影响与坡向和高度有密切关系。 当海洋气流与山地坡向垂直或交角较大时,迎风坡多成为“雨坡”,背风坡则成为“雨影”区域。 高大山脉两侧的气候出现极大的差异,成为气候区域的分界线。 秦岭山脉 祁连山南坡 祁连山北坡 白令海峡沉降影响气候 研究发现: 位于俄罗斯和美国阿拉斯加之间宽达80公里的白令海峡能够对整个北半球的气候产生强烈影响。 ? 这一发现回答了在过去10年间困扰科学家的一个问题,同时证明了某些因素表面上的轻微变化如何能够影响全球气候。科学家研究了白令海峡对于冰川循环的潜在影响。通过分析海洋沉淀物的数据,他们发现陆桥的出现与冰川循环的次数有关。研究人员推断,在冰川时期开始时,大块的冰川在北美、格陵兰、欧洲和亚洲北部形成和扩大。这些冰川隔绝了大量的水,使得海平面骤降并且使白令海峡间的陆桥暴露出来。这样导致太平洋中的水不能流入北冰洋。这种流入量的损失,意味着海水变咸、变暖。温暖的水融化了冰川的边缘。这些水又带着淡水回流到北冰洋和大西洋,使海平面再次升高,让北方的气候变温和。研究人员日前在《自然—地球科学》网络版上报告了这一发现。《科学时报》 (2010-1-28 ) 大西洋? 第六章 气候的形成 四、地面特性与气候 地面土壤性质、植被、植被的种类等不同对局地小气候和区域气候的形成作用。 小气候(microclimate):由于下垫面结构不均一性所引起的小尺度的近地层局地气候。 导温系数小的干沙土表层增温快,减温亦快,活动面的温度日振幅和年振幅都较大,但昼夜与年温度变幅在较浅的深度就消失了。湿沙土表层温度日振幅和年振幅都比较小,但其有温度日变幅和年振幅所及的深度较厚。由于土壤的热容量和导温系数不同,就会产生小气候的差异。 第六章 气候的形成 在干旱少雨的地带,植被极其稀少,地面为大范围的干涸裸地,颜色又甚浅淡,对太阳辐射有很高的反射率。地面所吸收的太阳辐射能比湿润地区少得多,但由于砂、石的比热小,在白天阳光照射下,地面强烈增温,使地面长波辐射很强。空气干燥无云,大气逆辐射弱,地面散失的热量很多,成为热辐射的汇。在缺少平流热量输入的情况下,为了要维持热量平衡,那里的空气一定要下沉,压缩增温。由于下沉的空气十分干燥,使得沙漠地区进一步变干,植被进一步破坏,导致沙漠化的范围进一步扩展。 地面特性不仅对小气候的形成有重要作用,在某些条件下对区域气候亦有显著影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社会层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ppt VIP
- 回话有招高情商回话术书本.doc VIP
- 【社会层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品课件.ppt VIP
- 沪教8AUnit6Ancientstories more practice-The story of 100,000 arrows 公开课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doc
- 小学《科学》新教材培训研讨会:技术与工程领域总体介绍.pptx
- 2024年中考英语复习 并列复合句 讲义学案(解析版).pdf VIP
- 血常规结果解释ppt课件.pptx VIP
- 第16课 课件 2022-2023学年高中新经典日本语基础教程第二册.pptx VIP
- 软件工程专业生涯发展展示.pptx
- 成人脑室外引流护理——中华护理学会团体标准解读.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