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专题 未决羁押及其替代性措施 未决羁押在各国诉讼法律体制中都是最为严厉的一种强制措施,一旦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受到羁押,其人身自由就被暂时剥夺,同时也会失去其他一些权利。各国一般对羁押的适用进行严格的立法限制。 近年来,由于诉讼中人权保障理念的强调,我国司法实践中未决羁押中所存在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如超期羁押、羁押中存在刑讯逼供、羁押的惩罚化等,这些问题也是刑事诉讼中的顽疾,一直被法学界批评,对未决羁押问题的研究也成为了诉讼法学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 有鉴于此,本专题对未决羁押及其替代性措施问题作一阐释。 一、未决羁押的含义与特点 (一)未决羁押的含义 羁押是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者被判刑人的人身权利予以剥夺的法律制度,可以分为未决羁押和已决羁押。 已决羁押是对生效监禁刑判决的执行,是刑事实体法的执行行为,不属于本章所探讨的范围。 未决羁押是在生效判决作出之前,为保障刑事诉讼活动的顺利进行而剥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身自由,使其能在刑事诉讼中始终在场的一项强制措施。 未决羁押的提法在大陆法系国家较为典型,但在不同的国家也有不同的称谓,如法国称为“先行羁押”,德国称为“待审羁押”,意大利称为“预防性羁押”。 在一些论著中还有审前羁押的提法,这种提法源于英美法系国家,仅指审判开始以前的羁押,未决羁押的范围显然较之为宽,既包括了审前羁押也包括了有罪判决之后的上诉或其他定罪后救济程序中的羁押。 按照诉讼阶段可以将未决羁押进一步分为侦查阶段的羁押、审查起诉阶段的羁押和审判阶段的羁押,其中侦查阶段与审查起诉阶段的羁押是审前羁押。如日本就将羁押分为起诉前羁押(羁押犯罪嫌疑人)与起诉后羁押(羁押被告人),两者羁押理由均相同,只是在具体程序上有不同。 一般来说,各国审前阶段的羁押都是由预审法官或对审前程序进行司法控制的司法官决定,而审判阶段的羁押则由不参与案件实体审理的法官决定,可以不贯彻拘捕前置原则。 (二)羁押与拘留、逮捕的关系 在我国,拘留是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在紧急情况下对现行犯或重大嫌疑人采取的暂时剥夺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 逮捕是指公安机关、检察机关、法院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其他强制措施不足以防止发生社会危害性的嫌疑人、被告人,决定实施的剥夺其身自由的强制措施。 我国刑事诉讼法并未将羁押规定为一种独立的强制措施,而是将其依附于拘留和逮捕进行规定,使得羁押成为了拘留、逮捕之后的持续状态。 羁押与拘留、逮捕虽然就剥夺人身自由这一点来说有相似之处,但是从以下两方面来看,二者仍有着区别: 首先,从语词构成来看,“羁押”是一个状态动词,主要是指一种人身自由被剥夺的状态。而拘留、逮捕则是一个行为动词,侧重的是强制到案的行为。 同时,拘留、逮捕往往可以作为一种收集口供和其他证据的侦查手段来运用,但羁押则不得以收集证据为目的。 其次,羁押比拘留、逮捕有更为严格的适用条件。当前世界上大多国家实行的是拘捕与羁押制度分立设置的体制,羁押作为一种长期性的强制处置措施,适用条件和程序上均比拘留、逮捕这些较短时间剥夺人身自由的措施有更为严格的要求。 这些国家一般将拘留、逮捕作为一种强制到案的行为,只能引起短时期的羁押,若需要进一步在较长时期内的羁押则须经过司法审查,由法官颁布令状予以许可,也就是将羁押作为一种强制措施。 在这种体制下拘捕往往是羁押的前置程序,而羁押只是拘捕之后程序的一种可能的走向。特别是实行逮捕前置主义的国家和地区,如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等,审判前程序中的逮捕是羁押的必要程序,未经逮捕不得径行羁押。 即使是并未实行拘捕前置主义的大陆法系国家和地区,在被审查人到案后也要通过司法审查才能予以羁押,拘捕与羁押之间的这种司法审查程序就区分了拘捕和羁押。 这种将拘捕与羁押分立设置的体制使得拘捕之后,若要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进一步的剥夺人身自由的措施,必须经过法官的司法审查。 这些国家一般规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拘捕后必须在尽量短的时间内(一般为24小时或48小时内)被带到法官或其他有权决定羁押的司法官员面前,由其审查逮捕是否合法和必要,以及是否有继续羁押的必要,作出对嫌疑人释放、保释或继续羁押等处理决定。 同时在一般情况下,在司法官员就羁押问题颁布令状之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羁押在警察控制下的羁押场所内,而在法官经过审查作出羁押决定之后,则转到不由侦查机关控制的场所内。这种拘捕与羁押的分立体制使得对羁押的司法审查能够实质化。 在我国,拘留、逮捕与羁押关系的明确表述最早可溯及至1963年最高人民法院给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的《关于拘留和羁押问题的批复》,该批复指出:“拘留和羁押是具有区别的。拘留是在未批准逮捕以前,在法定条件下,对需要进行侦查的人犯采取的一种紧急措施,而且只有公安机关才能行使拘留。羁押则是在人民法院决定

文档评论(0)

peai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