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第四节 本底畸变率范围 在许多通过染色体畸变分析估算职业的、事故的、或医疗照射的人员辐射剂量的研究中,照射前(或本底)的畸变率没有可利用的资料。 对完全急性照射(数分钟或几小时接受>0.1Gy)在照射后短期内(即几天内)采血液样品时,缺乏个体的本底畸变率一般不存在问题。 因剂量估算以总的诱发畸变率为基础,对双着丝粒会明显超出本底畸变率的范围。 * 对慢性或分次照射,以及在急性照射后延迟采样的病例,畸变率较低,当有可能进行剂量估算,也会受到本底畸变率的严重影响。因此有必要对特定人群确立估计的本底畸变率。 Lloyd总结归纳已发表的65篇文献中未受照射人员的染色体畸变率的本底水平。畸变类型:是双着丝粒和无着丝粒染色体。每个细胞平均畸变率分别为0.78×10-3和3.7×10-3。 * 我国的科研工作者辐射细胞遗传学研究资料显示:我国北方1-74岁健康农村居民的染色体畸变率,双着丝粒或无着丝粒断片分别为:0.03%和0.13%。小于40岁双着丝粒不超过0.01%,无着丝粒畸变0.06-0.11%。大于40岁双着丝粒不超过0.06%,无着丝粒畸变0.13-0.22%。 染色体畸变与性别无关,畸变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 * 有时会观察到高畸变率细胞,这种细胞通常含有几个染色体型互换和大范围中间缺失(双微体)。这些细胞的发生率存在个体间变异,通常为1/2000-1/5000。这种高畸变率细胞存在似乎与已知暴露的致畸变因子无关,产生的机制不清。 * 第五节 本底畸变率的人群差异 大多数人群调查研究忽视了某些个体存在影响本底畸变率测定的因素。包括:近期收到射线照射,某些药物(化疗药),与染色体脆性有关的遗传病(毛细血管运动共济失调)和某些特定的肿瘤。 在一些足够大规模的研究中发现畸变率随年龄增大而升高。该反应不呈线性,在中年龄有一个明显坪。因此辐射剂量估算时应采用相应年龄组的本底畸变率。 * 大多数研究没有证明男女性别间的畸变率有明显差异。因为绝大多数有问题的放射工作者是男性,所以最好方法是采用男性的本底畸变率资料。 一些研究指出吸烟者的畸变率高于非吸烟者。因此对吸烟者和非吸烟者分别计算本底畸变率是适宜的。 * 第一节 DNA损伤与修复 染色体是DNA和蛋白质的复合体,对电离辐射十分敏感;基因组DNA是辐射作用最基本的靶分子; 电离辐射引起照射的细胞发生多种DNA损伤,包括:4种嘌呤和嘧啶碱基畸变,以及DNA双螺旋的单、双链的断裂等。 第六章 染色体畸变 * 在人体细胞中存在多种酶,能精确修复由电离辐射或其它因素引起的DNA损伤。存在的修复机制能部分消除电离辐射引起的DNA损伤,但有少部分损伤的DNA未被修复,即成为真实畸变的DNA。因此DNA的修复功能与DNA的畸变密切相关。 * DNA修复系统有缺陷的个体,细胞显示对DNA损伤因子引起的的染色体畸变效应高度敏感。 例:毛细血管扩张共济失调综合征,是一种对辐射高度敏感的非常罕见的病症。 本病患者外周淋巴细胞染色体自发性断裂,高于正常人的40倍。这种染色体的异常可造成病人头发和皮肤早衰征象,增加了并发恶性肿瘤的危险性,且易并发呼吸道的感染。 * 球结膜毛细血管扩张 女性患者 共济失调性毛细血管扩张综合征(Ataxia-telangiectasia,AT)是一种较少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发病率为0.5~1.0/10万人口。它是累及神经、血管、皮肤、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内分泌的原发性免疫缺陷病。Louis-Bar(1941)首先描述了该病,Boder和 Sedgwick(1977)综述分析了该病例,命名为AT,又称Louis-Bar综合征。 * 发病机制 AT是一种染色体不稳定综合征,具有自发性染色体断裂和重排的特征,常见有t(14q+;14q-),即同源14号染色体易位,也有14号染色体与7、8号或X染色体易位的现象。染色体断裂点多见于14q11~q12、7p13~p15和7q32~q35。 * 临床表现 AT是一种累及神经系统、免疫系统等多系统损伤的综合征,临床表现复杂,预后不良,2/3死于20岁以前。 * 常见症状 生长发育:生长发育缺陷; 中枢神经系统:进行性共济失调及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退化,尤其是小脑; 皮肤和结膜:球结膜毛细血管扩张,以后出现在鼻梁、耳廓和其他部位; 呼吸系统:粘膜炎症,常见呼吸道感染和支气管扩张; 免疫系统:细胞免疫缺陷伴胸腺发育不良,扁桃体和腺样淋巴组织发育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机械装调技术》电子教案 模块五 整机调试与运行任务一 齿轮啮合齿侧间隙的检测与调整.doc VIP
- 青花瓷 完美演奏版 周杰伦 钢琴谱 数字 简谱.pdf VIP
- 第38届物理竞赛决赛实验考试答题纸 .pdf VIP
- 现代医药物流交易的配送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VIP
- 2025-2026学年初中生物学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人教版2024教学设计合集.docx
- 养生馆卫生管理制度(3篇).docx
- 健康管理师课件第一章--健康管理概论.ppt VIP
- JBT 4333.4-2013 厢式压滤机和板框压滤机 第4部分:隔膜滤板.pdf VIP
- 电信反诈骗演讲稿模板5篇.docx VIP
- 基于光纤布拉格光栅的温度测量系统设计与应用.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