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本文档共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第三章 材料非线性本构关系 本章介绍小变形条件下的非线性本构关系,并以矩阵形式表示,为非材料线性有限元作准备。 第一节 非线性弹性本构方程 第二节 弹塑性本构方程 第三节 Mises模型本构矩阵 第四节 Drucker-Prager本构矩阵 ANSYS: 双线性随动强化(Bilinear Kinematic BKIN) 双线性等向强化(Bilinear Isotropic BISO) 多线性随动强化(Multilinear Kinematic MKIN) 多线性等向强化(Multilinear Isotropic MISO) D-P(Druck-Prager)模型 Flac: 莫尔-库仑模型 第一节 非线性弹性本构方程 应力应变的物理关系: 应力应变的物理关系成非线性的关系,但材料是完全弹性的,应力与应变互为单值函数,与加载历史无关,非线性弹性本构方程可以看成是线性弹性本构方程的推广,也可看成是弹塑性本构方程的特例。 根据塑性力学形变理论,应力偏量与应变偏量的关系为 1 全量形式的本构方程 其中 若令 由于 代入 整理后得到 或 其中 称为割线非线性弹性矩阵或割线弹塑性矩阵 是该图象上的割线。 上述矩阵因此不是一个常数矩阵,而是随应力水平(等效应力和等效应变变化。该函数关系可以由简单拉伸曲线得到。 1 增量形式的本构方程 也可以写为增量的形式,类似的推导可以得到 其中 称为切线非线性弹性矩阵或切线弹塑性矩阵 是该图象上的切线。 上述矩阵因此也不是一个常数矩阵,而是随应力水平(等效应力)和等效应变变化。该函数关系也可以由简单拉伸曲线得到。 增量形式的本构方程并不改变与加载历史的无关性。 第二节 弹塑性本构方程 基于形变理论的非线性弹性本构方程只适用于简单加载情况,没有普遍的意义。 在弹塑性问题中,应力全量和应变全量之间的关系与加载历史有关,而不是单值函数。 这里讨论基于流动理论的弹塑性本构方程,这种本构方程只能取增量的形式,但如果某瞬时之前的全部加载历史已知时,可利用这种增量本构方程,逐步得到应力全量和应变全量之间的关系。 弹塑性问题要弄清以下三个问题: 屈服条件: 什么时候进入塑性状态 加载和卸载准则 分清是加载还是卸载,加载用塑性本构关系,卸载用弹性本构关系,在简单情况下是好分的,但复杂应力状态不好确定。 加载时的本构关系 通常采用关联流动法则,即于屈服条件相关的本构关系。 屈服条件: 什么时候进入塑性状态 理想塑性材料 屈服面的大小、形状和位置保持不变。 强化材料在加载过程中,屈服面的大小、形状和位置发生变化。设k为反映加载历史的强化参数 一般简化为等向强化和随动强化。 等向强化,加载面均匀扩大 k一般取塑性功 或等效塑性应变 随动强化,加载面大小和形状不变,在应力空间中的位置随塑性应变而变化 一般设平动张量是塑性应变的线性函数 2 加载和卸载准则 分清是加载还是卸载,加载用塑性本构关系,卸载用弹性本构关系,在简单情况下是好分的,但复杂应力状态不好确定。 表示了载荷的指向,为正时,指向外侧,为加载,反之为卸载,沿切线为中性加载。 表示的是屈服面的外法线 d {σ}表示的是载荷的方向 dσ { = 0 加载 0 卸载 强化材料 弹性状态 { = 0 中性加载 0 卸载 0 加载 理想塑性材料 弹性状态 3 加载时的本构关系 通常采用关联流动法则,即于屈服条件相关的本构关系。 关联流动法则 根据Drucker公设,塑性应变的方向与屈服面的法线相同 由 得 由强化材料的加载条件 df = 0 将 代入上式,得 其中 将求得的dλ代入dεp,再将dεp代入 中,得到 其中 对于等向强化材料 于是 成为 对于随动强化材料 于是 成为 上述推导是对正则(光滑)屈服面进行的,由几个光滑屈服面组成时,可类似进行。 对于理想塑性材料,A=0 第三节 Mises模型本构矩阵 Mises屈服条件 其中 或 在三维主应力空间中,为一个圆柱面。 等向强化材料的弹塑性矩阵的推导,先求A 于是 由σs~εp曲线的几何意义可知 由材料单向拉伸实验曲线可知 可得

文档评论(0)

peai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