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尾页 首页 目录 2011 ~ 2015重庆真题精选 主题研究——中考考点精讲 目录 尾页 首页 热点解读 多维度设问 专题集训 线索梳理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艰难起步 中国近代化是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救民的过程。其内容包括政治民主化、经济工业化以及思想上的科学化、理性化。 (1)政治上,中国封建制度继续走向衰落,民族危机日益加深,中国人民挽救民族危亡愿望高涨。 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在中国进行了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探索。 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主题概括 (2)经济上,洋务运动后,中国近代工业出现,开始了工业化、近代化的探索。 (3)思想文化上, 在近代西方坚船利炮的冲击和救亡图存及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下,先进的中国人先后进行了学习西方器物、政治制度、思想文化的探索,推动中国近代化不断发展。 19世纪60年代以后,洋务派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中国教育近代化由此起步。 能力突破 阶段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特点 事件 时间 19世纪60~90年代 1898 1911 1915 科学技术 (器物) 政治制度 思想文化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近代化探索的对比 阶级 人物 李鸿章、曾国藩、左宗棠等 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 孙中山等 陈独秀、李大钊等 主张 性质 地主阶级 洋务派 资产阶级 维新派 资产阶级革命派 资产阶级 激进派 师夷长技以自强 变法图强 民主共和 民主、科学 封建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 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 近代化探索的特点及启示 (1)特点:中国的近代化层层递进、由表及里、逐渐深入、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文化或者从学习科学技术到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再到学习思想文化。 (2)启示: 民族独立是国家富强的前提。 2011~2015中考真题精选 1. 奕在1861年的一个奏折中说,要抵抗外国的侵略,“探源之策,在于自强”。下列各项,洋务派在“自强”的旗号下创办的军事工业是( ) A. 轮船招商局 B. 汉阳铁厂 C. 江南制造总局 D. 湖北织布局 C 2.“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主张此观点的派别是 A.顽固派 B.洋务派 C.资产阶级维新派 D.资产阶级革命派 3.据资料统计,从1862—1894年这30余年中,李鸿章所主办和参与筹办的“新政”事业占中国这一时期举办的全部新政的80%以上,其范围包括军火、采矿、民用,此外还举办新式学校。李鸿章“新政”事业的主题是 A.废除八股取士,举办新式教育 B.发展近代产业,抵御外侮 C.引进先进技术,兴办民族工业 D.学习西方思想,改变传统习俗 B B 4、标志着中国近代化开端的事件是 A.鸦片战争 B.洋务运动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5、汪林茂在《层次递进的晚清三次新政》中评论某一历史事件时说:“其最大的意义并不是产生了‘自强’的效用,而是在古老的封建主义的‘体’上撕开了一道口子,开动了近(现)代化的这辆列车。”据此可见,他认为 A.洋务运动的进步作用主要体现在开辟了近代化道路 B.戊戌变法冲击了陈旧腐朽的旧文化,具有启蒙意义 C.辛亥革命乃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显著的里程碑 D.反帝爱国的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A B 6.不列颠的枪炮使洋务派深刻认识到:“自强之道,以育人才为本;求才之道,尤宜以设学堂为先”,因此洋务派在各地创办外语学堂和军事技术学堂。这些洋务学堂的创办 A.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抵制外国经济势力的入侵 C.建立起先进的工业化体系 D.推动中国教育近代化进程 7、甲午战败后,李鸿章伤感地说:“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从他的话中,我们更能看到洋务运动的是 A.一次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 B.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 C.一次失败了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D.一次使中国走上了富强道路的运动 D C 8、有人曾经这样评价过戊戌变法:“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这里的成功之处主要指戊戌变法运动 A.阻止了民族危机继续加深 B.在社会上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重型车辆事故救援培训.pptx
- 六年级家长会方案最新.pdf VIP
- 久保田D722发动机零件图册.pdf VIP
- 美国《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英)(202210).pdf VIP
- 中文学科论文写作(第三版)卢卓群-第四章.pptx VIP
- 《水浒传》导读封面+第一周任务卡.docx VIP
- 《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与运维》 课件 第31-32讲-点焊机器人.ppt
- 北大荒精神专题讲座党史学习教育课件.pptx VIP
- 2024年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PPT课件.ppt VIP
- Find_My_Network_Accessory_Specification__Developer_Preview_R3-高清版操作说明.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