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焚烧炉渣处理 飞灰固化处理与处置 * 填埋场 堆体坡度:1:3 压实方式:机械压实 分区作业:根据季节分区作业 全密闭的作业与雨污分流 防渗材质:膨润土垫+双层1.5mmHDPE土工膜 * 渗沥液管理 没有用渗沥液的处理代替渗沥液的管理 管理的优先顺序为:减量 →回灌→ 处理 →回用 渗滤液处理 * 使用拉拔井的沼气收集系统(不影响填埋作业,作业和抽气可同时进行) 沼气预处理系统,不仅可去除硫化氢还可去除硅氧烷 发电上网及自用:可根据填埋场用电负荷及时调整发电量。 沼气收集处理利用系统 3.固体废物管理体系 我国固体废物管理工作从1982年制定第一个专门性固体废物管理标准《农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标准》算起,至今也只有10多年的时间。我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于1995年10月30日正式公布,各项行之有效的配套措施尚待完善。固体废物管理体系也已比较完善。 概念:以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为主,结合有关的工业主管部门以及城市建设主管部门,共同对固体废物实行全过程管理。为实现固体废物的 三化,各主管部门在所辖的职权范围内,建立相应的管理体系和管理制度。 固体废物管理体系的组成 三级组织 各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的防治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其主要工作包括: 国务院有关部门、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的监督管理工作。其主要工作包括 : 各级人民政府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城市生活垃圾的清扫、贮存、运输和处置的监督管理工作。其主要工作包括: 制定有关固体废物管理的规定、规则和标准 建立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的监测制度 审批产生固体废物的项目以及建设贮存、处置匝体废物的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 验收、监督和审批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设施的三同时及其关闭、拆除 对与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有关的单位进行现场检查 对固体废物的转移,处置进行审批、监督 进口可用作原料的废物的审批 制定防治工业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的技术政策,组织推广先迸的防治工业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的生产工艺和设备 制定工业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工作规划 组织工业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的申报登记 对所产生的危险废物不处置或处置不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单位实行行政代执行审批、颁发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 对固体废物污染事故进行监督、调查和处理 对所管辖范围内的有关单位的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工作进行监督管理 对造成固体废物严重污染环境的企事业单位进行限期治理 制定防治工业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的技术政策,组织推广先进的防治工业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的生产工艺和设备 组织、研究、开发和推广减少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的生产工艺和设备,限期淘汰产生严重污染环境的工业固体废物的落后生产工艺、落后设备 制定工业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工作规划 组织建设工业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贮存、处置设施 组织制定有关城市生活垃圾管理的规定和环境卫生标准 组织建设城市生活垃圾的清扫、贮存; 运输和处置设施,并对其运转进行监督管理 对城市生活垃圾的清扫、贮存、运输和处置经营单位进行统二管理 4. 固体废物管理制度 《固体法》制定了一些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 (1)分类管理制度 “禁止混合收集、贮存、运输、处置性质不相容的未经安全性处理的危险废物,禁止将危险废物混入非危险废物中贮存。” (2)工废申报登记制度 要求实施工业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申报登记制度。 (3)“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4)防治设施的三同时制度 (5)排污收费制度 固体废物在环境并没有与其形态相同的环境体接纳,对环境的污染是通过释放出水和大气污染物进行的《固体法》规定,企业事业单位对其产生的不能利用或者暂时不利用的工业固体废物,必须按照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规定建设贮存或者处置的设施、场所。 (6)限期治理制度 《固体法》规定,没有建设工业固体废物贮存或者处置设施、场所,或者已建设但不符合环境保护规定的单位,必须限期建成或者改造,实行限期治理制度。 (7)进口废物审批制度 《固体法》明确规定,禁止中国境外的固体废物进境倾倒、堆放、处置;禁止经中华人民共和国过境转移危险废物。 (8)危险废物行政代执行制度 《法》规定,“产生危险废物的单位,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处置;不处置的,由所在地县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处置或者处置不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由所在地县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指定单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代为处置,处置费由产生危险废物的单位承担。 (9)危险废物经营单位许可证制度 从事危险废物的收集、贮存、处理、处置活动,必须既具备达到一定要求的设施、设备,又要有相应的专业技术能力等条件。 (10)危险废物转移报告单制度 危险废物转移报告单制度的建立,是为了保证危险废物的运输安全,以及防止危
文档评论(0)